儒家十大核心思想对现代社会的诸多启示
8.“内圣外王”:个人要通过内在的修养达到圣人的境界,同时在社会中实现王道,为天下谋福祉。9.“和为贵”:重视和谐,倡导人们在相互关系中寻求和谐共处,以和解决矛盾冲突。10.“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关联、和谐统一的整体,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董仲舒这些儒家核心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
东西问丨杨慧林:超越“异邦的想象”看“世界之中国”
以释“中国文明、特别是中国哲学何以为然”,还将儒家“内圣外王”(innersageandouterking)比之于柏拉图的“哲学之王”(philosopher-king),将“反者道之动”(ReversalisthemovementoftheTao)比之于黑格尔“一切都包含着对自身的否定”(Everythinginvolvesitsown...
儒学研究 | 陈赟:“内圣外王”与中国思想中的秩序结构
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挺立自己的道德人品”,而外王则见儒家之政治理想,“落在政治上行王道之事”;内圣就是“内而治己,作圣贤的工夫,以挺立我们自己的道德人品。‘外王’就是外而从政,以行王道。”即便如此,牟宗三还是看到,“内圣的工夫是每个人都能作的……外王就不一定了”“内圣的工夫不但是...
张呈忠评《荆公新学研究》|内圣外王的思想体系及其历史命运
著者认为,在制度变革方面,理学毫无建树,甚至轻视经世之学,而新学才是真正的内圣外王之学。与道学试图在内圣的基础上建立外王不同,作为制度儒学的新学是既追寻其超越的天道根据,又寻求内在的人性基础,以推动社会政治的变革实践为目标。也就是说,王安石对于人性的探索服务于制度变革的整体目标。就连王安石的圣人观(即...
儒家的人格审美意识
孔子为中国人的人格审美意识奠定了内圣外王的基本格局,宋儒实现了人格境界的超越性追求,到阳明时又把这种超越性收归本心,突出了人格审美中自我生命的自主性。而美善合一,则是贯穿这一历史发展进程的价值主线。由上述儒家人格审美意识的发展演变的过程与特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的人格审美意识的确立与完善,实际上正是...
儒学研究 | 张培高:“内圣外王”何以成为儒学之专指
“内圣外王”之含义在儒学内部的演变入宋以后,儒者们虽然大都赞同以“内圣外王”来概括儒学,但对“内圣外王”的理解在不同时期又有所侧重(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大体而言,宋至晚明前强调“内圣”者多。例如《二程遗书》卷十五说:“治道亦有从本而言,亦有从事而言。从本而言,惟从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若...
儒商文化——现代企业治理的中国智慧
就是“根据儒家树立的理想人格和内圣外王的人格要求,践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兴企、创共富(利天下)’的工商企业管理者或掌舵人”。通过研究不难发现,儒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成果,儒商文化,则是儒商成为一种群体现象时的一种文化共识,或如古人所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方太的“内圣外王”之道:文化即业务
其一,企业的发展动力越来越依赖于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而这些行为特征很难通过外部施加的管理控制来激发,而是需要更加柔和的文化熏染自发地、由内而外地驱动;其二,员工不断更新换代,新一代的员工已经习惯于优越的生活条件,或者出于生存压力,对物质激励比较敏感,但他们对于精神的需求,诸如尊重、自主权等也有了远高于以...
中国企业家网
我觉得董平老师讲的“心”更多的是内圣之道,中国人喜欢讲内圣外王。刚才主持人让我讲讲如何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请问大家一个问题,胖东来是不是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我想是的。如果现在胖东来在全国开店的话,他开到哪里,他对面的店、旁边的店肯定会遇到巨大的灾难,所到之处一定是气势如虹。
朱海就:论两种乌托邦
儒家的政治思想可以概括为“内圣外王”。“儒家相信人有神化的可能。可见乌托邦主义存在于这种儒家信念之中。儒家一方面认为,只有当人透过修身而达到道德完美时,理想世界才会来临;另一方面儒家还有一个更普遍的想法: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彰显其圣神本质的才能统治天下,成为圣王,为社会带来理想秩序。”(张灏,272)如康有为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