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市场鱼龙混杂乱象丛生:社会转型期的一种社会病
二是“致虚极,守静笃。”养神须凝神敛思,用心专一,才可使思想高度集中而不分散,维护心神的安定状态。所以,道家在养生观上既主张养形,更主张养神。半月谈记者:对有些人来说,“少私寡欲”说到容易做到难。李土生:其实,儒家和道家都强调“寡欲”。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
中国神作!短短几句,治愈精神内耗,低谷亦成转机
年轻求生存,“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不要事事争先,因为枪打出头鸟;中年求安稳,“上善若水”,但“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能包容万物,也能水滴石穿,做人如此,才有力量;老年求健康,“致虚极,守静笃”,养生养精神,保持内心的平和,比进补有用1000倍;也难怪,作为“万经之王”,中...
我国的古书中,曾记录了身体“看不见的器官”,难以解释的医术
他们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致虚极,守静笃,返观内察”。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的状态下,进行反复的对照和观察。换句话说,就是要保持内心的宁静,集中精神,反复观察和检查身体的变化,以寻找穴位的位置。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要做到实际操作起来确实需要相当的耐心和细致的观察力。实际上,这种方法...
道德经中的生活哲学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他相信万物的根源是虚、静的状态,面对世事的纷纷扰扰,老子提供了一套治疗的妙方即“致虚守静”。以静制动,动中取静老子在蓬勃生长的生命中,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他认为万物虽然纷纷扰扰,但最终还得回到它原来的根,呈现静的状态。他间接指出,人世间嚣嚣攘攘,最后还是以回到清静...
修心| 致虚极,守静笃—武汉长春观
修心|致虚极,守静笃—武汉长春观吴诚真道教历来重视修心,认为“修心”乃是明道的枢纽。太上道祖在《道德经》中强调“致虚守静”才是“归根复命”的根本,正是点出了“明道”在“修心”的玄奥。萧天石先生曾说:“虚极静笃,系心学与性学之本,为作圣功夫,亦为神化功夫”。关于“修心以明道”的具体...
论健身气功的根基 — 守静笃
意思是在修习时要排除感官的干扰,凝寂心弦的跳跃振荡,静观气机的柔美和谐(www.e993.com)2024年11月5日。达到“心斋”、“守静”,是虚静功夫的两种方式,就其健身养生而言,其本质均属气功的守静调心内容。明??郑宣的一篇《坐忘铭》也说:“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诌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
老子养生观:致虚极,守静笃
1.主静。老子在政治思想上主张无为而治,在养生方面也主张无为,好静。《老子》第十章提出致虚极,守静笃。即尽量使心灵虚寂,坚守清静。2.福祸相互转化。《老子》中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因素,它提示了客观世界的一些对立面,提出了矛盾的某些法则,特别是正反两面相互转化的法则。在谈到福和祸的关系时,老子说:福兮...
颜世安:人会在一生的不同阶段多次与庄子重遇
如何回到原初状态,老子即有不同表达,“至虚极,守静笃”是心态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知识的,“复归于婴儿”是生命的,“小国寡民”是群体的。这些说法都是比拟,共同的意思,是认为现实中人的认知和行为,是一切错误和灾难的根源,所以要否定现实中的“我”,回到人原初的可能性上重建与世界的关系。
庆泰人|向《易经》学管理智慧——企业之四象:天,地,人,道的启示(一)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道德经》从老子给我们的启示,天道自然的景象就是“万物并作……各复归其根……复命日常”,什么意思呢?我们体会到在天道自然的时候,万物都能各守本分的“顺其自然”的...
严复、程颐、蒋百里、陆羽……这些人名是怎么取的?
严复字“几道”,“几道”又与《老子》第八章相应:“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又有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老子的“复”和《易经·伏卦》的复,意思相同。程颐●程颐(1033—1107年),字正叔,北宋儒学家与理学家的代表,人称伊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