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谦慎|人书何以俱老——刘海粟书法刍议
宋代以降,关于“老”的观念和孙过庭的最初旨意已有所不同,其中最关键也是最大的变化,发生在清代碑学兴起之后。进入20世纪后,经过碑学对书坛的全面洗礼,尽管许多观赏者并非康有为的追随者,也能够接受薛龙春描述的那些“老”的审美特征。刘海粟晚年的书法,无疑带有上述某些(而非全部)“老”的特点。他用秃笔...
现场|上海刘海粟书法大展:百年吞吐,人书俱老
“人书俱老”“绚烂之极,复归平淡”“气势磅礴”“正极奇生,大巧若拙”,这些词是知名艺术史学者白谦慎对于晚年刘海粟书札的第一印象。今天起,这些公众知之极少的晚年刘海粟书札与其大量书法精品一起,以史无前例的规模亮相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继2023年11月25日中国美术馆举办“墨海龙蛇——刘海粟书法作品大展”并...
强国复兴有我 | “龙吟方泽”岳阳市美术馆大字书法精品展
大字书法如《开通褒斜道》、《泰山金刚经》、《大唐中兴颂》等,皆为摩崖石刻,字形与篇幅俱大,有“龙象之徵”,是书法史上的经典。历代书家亦多有擘窠大字,颜真卿、黄庭坚、米芾、王铎等均有大字作品传世。题匾虽难以考证自何时始,已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大字书法载体,很多人的书法梦想是从抬头看到一块金字招牌开始的。
经典魏碑碑帖大观:亦楷亦隶,雄浑开张,古朴典雅,书坛创新之源
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的潮流之一,就是大多数书家深深扎根于古帖之中,尤其是魏碑、隶书的各种碑帖,通过扎实的临帖功夫,深入其中,借以获得创新之源泉,这一路受到包括书坛在内的普通百姓的理解、认可和欢迎;而另一路,则以普通大众很难接受的“丑怪”乱象为表现,比如王冬龄、曾祥等人。不管如何,这两路都是书...
日本展出“破体书”,字迹奇特让人大开眼界,专家评:比肩颜真卿!
然而,任询在金初虽享有大名,被誉为第一,但也存在学古未化的问题。元好问认为“学东坡而稍有敛束”,王恽也指出“其擘窠大书,往往体庄而神滞”。尽管如此,在金初乃至与南宋书坛诸家相比较,任询书法的气势还是较为可观的,这也是他的成功处和书法的意义所在。
津沽书韵 光昌流丽
其书以篆书和楷书名世,尤擅甲骨文和篆书,自成一家(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王襄和孟广慧共同从范寿轩手中购得甲骨进行收藏和研究,其二人也是中国最早研究殷墟甲骨文的一批人。这也显示了津门金石考古之盛,同时也为天津书家开阔了视野,吸引更多人参与金石考据,也大大增强了天津书法中的金石气息。
回望当年书声琅
然朴树应该有知,它是沱江书院唯一的见证人,400年的枝叶婆娑声中一定有过沱江书院的琅琅书声。“铛铛铛……”哦,华容一中硕大的电子钟响起来了。洪亮,优润,悦耳,动听,这是现代的黄钟大吕,更是传统的义声回响。
传统文化的重新体认与激活——评樊利杰书《黄鹤楼记》|江花
其中一幅草书长卷长达12米、高达1.6米,具有较大的书写难度。他通过点画的呼应、线条的长短、墨色的变化以及结字构形的处理,实现了笔势之“动”与气韵之“静”的和谐统一,呈现出一种简净素朴之美,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次展出的作品,无论是擘窠大字,还是盈尺小品,可谓各呈其彩,恰到好处。樊利杰做到了沉静内敛...
一周观展指南|书迹心迹间,再读刘海粟、沈尹默
这也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大家、美术教育家与美术史论家刘海粟先生(1896年-1994年)的首次书法大展,展览展出刘海粟的书法作品150多件,展出内容极其丰富,有擘窠大字,10多米巨画《清奇古怪》,也有信札、对联、小稿、手卷、诗词,以及画中题字等,主要来自刘海粟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及社会收藏等。
画意入书 万象毫端——刘海粟书法作品展印象
走进中国美术馆三层13至17号展厅,雄强气象扑面而来。这150件展出作品中,既有如《砥柱东南》《华夏天葩》等擘窠大字,也有题词、诗稿和信札等小字,形式丰富,内容精彩。从这些作品中,能看到刘海粟对书法碑与帖的交叉练习,其书艺建立在广阔扎实的基础之上,而他晚年的书法尤见老劲纷披,呈现出蓬勃的精神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