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君子风范
仁是君子人格的道德根基。“仁”是孔子思想学说“一以贯之”的总纲。《论语》中的君子与仁是密不可分的,仁是君子的内在品质,而君子则是仁的具体实践者和体现者。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君子的日常行为中,也体现在其对社会和他人的影响上。孔子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论语一则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译文:孔子说:“金钱和地位,是人人都盼望的,但不通过正当的途径而获得它们,君子不会接受。贫穷和下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通过正当的...
孔子的教育思想(四)
孔子主张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道德品质修养,他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即无论何时何地君子都应保持仁德。他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孔子要求“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文”是行有...
《论语》若内心不仁,那无论穷困还是欢乐,都不能得到真正的安宁
意思是,不仁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困约的情境中,也不可能长久地处在安逸的情境中。只有仁者,才能自能安于仁道。只有智者,才能知道仁道的好处。三为富与不仁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将“仁与不仁”跟“穷与富”这两对概念交关联起来。仿佛天下的富贵之人没一个好人。仿佛我们要做一个仁者就必须受穷。实际上...
名家论儒 | 梁涛:安大简《仲尼曰》与“君子慎独”再探讨
本章文字又见《论语·里仁》篇:“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有“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一句,但《谷梁传》僖公二十三年范宁注所录“何休曰”引《里仁》作:“孔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无“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一句,与简文合,故《仲尼...
为仁之方:孔子“忠”的“真精神”
孔子讲“仁者人也”(《中庸》),孟子解释为“仁也者,人也(www.e993.com)2024年11月4日。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上》)。孔子把“仁”作为人道,视为人的内在本质规定,要求人无时无刻都应向“仁”这一最高道德原则靠近。他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徐复观先生认为《论语》...
《论语》中的君子品质
仁是孔子道德思想的核心,也是君子品格的应有之义。孔子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在孔子看来,一个人之所以被称为君子,正是因为他心怀仁德。君子不会有片刻的时间违背仁的原则,在匆忙紧迫时坚持如此,在颠沛流离时亦坚持如此。仁是君子最为重要的品质,是君子内在遵循的...
儒学研究 | 黄玉顺:“生活即教育”:生活儒学的教育现象学——儒家...
所以,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不知礼,无以立也”。因此,孔子指出:“克己复礼为仁”;“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这就是说,社会规范,即“礼”,给与了“欲仁”的动机;这其实就是“在生活”给与了主体的动机。这看起来不再是“自我教育”,而是一种“他者教育”了。这就是说,“去生活”终究归属于生活。
儒学研究 | 刘强: 孔子的仁学与“心学”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请注意,这里不仅提到“欲”与“仁”,且又将“去仁”与“违仁”对文,而造次、颠沛“必于是”,分明便是“必于仁”。而“君子无终食之...
建安七子,谁有“箕山高节”?
此时,儒家仁德的思想在徐干脑海中生根发芽。他深受孔孟之道的影响,对富与贵、贫与贱、义与利有着自己的判断。“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中关于仁德的这段讨论,无意间成为徐干一生的写照。徐干颠沛的人生,不时受动荡的时局侵扰。东汉末年,权臣董卓作乱京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