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20句真言:征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巅峰!
通俗解释:无论地位高低,个人修养都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20.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解读:人民所喜欢的他也喜欢,人民所厌恶的他也讨厌,这才称得上是人民的父母官。通俗解释:领导者应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大学》中的这20句话,不仅是对古代士子修身齐家治国...
线上展览| 明·明德——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修身养性立其...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明德就是指人要弘扬内心善良光明的德性,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圣贤箴言、传世家训、友朋赠言及其所蕴含的崇德尚廉、持廉守正...
读《大学》 第1章 大学之道
修身是每个人的根本任务,无论是天子还是庶人。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和素质。点评:《大学》第一节是宗旨和大纲,强调了大学教育的核心在于追求内心的光明与善良,以及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文中通过“知止而后有定”等语句,阐述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保持内心坚...
大思政课 | 明德修身: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与大学思政的理论基础
又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称为大学之道的“八目”,“八目”指的是为了达到“三纲”而设计的八项条目功夫,或者说八个进修阶梯。因此,中国传统大学之道“明明德”的“八目”中,自我管理的概念就占有五个: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足见中国古代社会的管理思想首先是从个人开始的...
新展推介|济南市博物馆将推出“明·明德——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欢迎参观“明·明德——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主题展,走进古代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世界,感受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展览时间:2024年5月18日至2024年12月上旬展厅:济南市博物馆一楼一、二展厅和观众休闲区...
毛泽东诗词中的青春意气 |君行吾为发浩歌
蔡和森引证《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和梁启超在《新民说》一文中对“新民”的解释:“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以建设中国一种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以“新民”为会名(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会章规定:“一、不虚伪;二、不懒惰;三、不浪费;四、不...
明德引领人生,修身成就未来——一个君子的成长蓝图
通过解析“大学之道”的真正内涵,文章阐述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核心要义,并指出了一个人走向内圣外王道路的关键所在。◎文章还详细解析了七证与八目的实践方法,强调了修身为本的重要性,同时提供了现代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古老智慧的指导。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人,他知道生命的目的,并会持续...
《大学》“止”的政治学内涵分析
《大学》的论述是由本到末又由末返本的。论治国,首先要明确修身是治国之本;论修身,又指明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最终归宿,由此引申出入世观念和德治思想,但文中有这两种观念的内容是混合在一起的,并没单独成为章节,所以称为入世观念和德治思想的融合,但当在讨论时需要将两个分开梳理出来。
这样的“隐性”补助在吉林大学已不是第一次!
第一点,“大学之道”。什么是大学?古之“大学”,意为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学;今之“大学”,意为莘莘学子求学的高等学府。虽含义不同,但其价值却有异曲同工之处。今天的大学,是为国家各领域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场所,吉林大学用行动践行着“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价值理念,用真心与真情呵护着学子...
君行吾为发浩歌——《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解析
蔡和森引证《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和梁启超在《新民说》一文中对“新民”的解释:“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以建设中国一种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以“新民”为会名。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会章规定:“一、不虚伪;二、不懒惰;三、不浪费;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