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帛画中的蓬莱仙山 | 庞政
基本同时的屈原《楚辞·天问》云:“鳌戴山抃,何以安之?”王逸注曰:“鳌,大龟也,击手曰抃。《列仙传》曰:‘有苍灵之鳌,背负蓬莱之山而抃舞,戏沧海之中。独何以安之乎?’”可见在屈原生活的战国时期,巨鳌背负蓬莱山的故事已经流行。我们现在知道海中的仙山主要是指蓬莱三山,但最初实则是由五座山组成,后...
野识推介319:天问
鳌戴山抃,何以安之?释舟陵行,何之迁之?惟浇在户,何求于嫂?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汤谋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寻,何道取之?桀伐蒙山,何所得焉?妺嬉何肆,汤何殛焉?舜闵在家,父何以鳏?尧不姚告,二女何亲?厥萌在初,何所亿焉?璜台十成,谁所极...
木版水印精品《十竹斋笺谱》欣赏(三)
鳌鱼传说海中能负山的大鳌或大龟,《楚辞·问天》:“鳌戴山抃,何以安之?”故多以其雕塑成殿基、碑座等。笺画采用似鱼说,作龙首背鳍、助波翻浪之势。螭虎传说中的龙子之一,晋张华《博物志》逸篇:“螭虎似龙,性好文采。”其性喜文,故多状其形,以为文房用品之装饰。古代文佩、印玺屡见;今时名砚、镇纸...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龙伯钓鳌与东郭履
释义巨鳌载负神仙居住的大山,而龙伯国的大人却能把六鳌一下子钓起。后遂用“龙伯钓鳌、钓鳌、鳌钓”等比喻非凡事业;用“鳌山、鳌岭”等指神仙非凡人物所居所处之地;用“鳌戴、巨鳌载山”等形容担荷重大用“钓鳌客、钓鳌人”等称胸襟豪放、抱负远大的人物。龙伯钓鳌杜甫《荆南兵马使太常卿公大食...
鳌的形象史:奇幻动物是怎样炼成的
所谓的海外仙山,即海岛,受此影响,在古人的地理观念中,陆地是平的,漂在海上,大地的下面,由巨鳌驮着,巨鳌伸展身躯,就会引发地震。屈原在《天问》中也发出了“鳌戴山抃,何以安之”的疑问,意思是说:“巨鳌背负神山舞动身子,如何才能安然不动?”·独占鳌头清代漳州年画线稿·...
一个问题大王的发问竟被清代学者说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鳌戴山抃,何以安之?释舟陵行,何之迁之?惟浇在户,何求于嫂?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汤谋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寻,何道取之?桀伐蒙山,何所得焉?妺嬉何肆,汤何殛焉?舜闵在家,父何以鳏?尧不姚告,二女何亲?厥萌在初,何所亿焉?璜台十成,谁所极焉?
元宵鳌山灯的历史演变
关于“巨鳌戴山”的远古神话,屈原在《楚辞·天问》中也发出了“鳌戴山抃,何以安之”的咏叹,王逸为此句作注时援引《列仙传》说:“鳌,大龟也,击手曰抃,有巨灵之鳌,背负蓬莱之山而抃舞戏沧海之中。”在古人的理解中,“鳌”作为一种灵瑞的大龟,具有与神龟类属的意象内涵和神圣意义,象征着生命的长久(不老...
潘超丨中日汉籍出版中的“鳌头本”
右依黑川氏之求讲焉。尔时加朱句、墨训,及赘鳌头云。己未春三月廿二日,远望台主人余不子。癸酉五月,为半井寿菴读了。[39]可知该本是元和五年(1619)那波为人讲读《四书大全》的教本,从实物看,这里的“鳌头”指的是书眉、天头位置(图十一),与明刻本指代含义一致。
东洋传奇:《山海经》中轴线——从昆仑到蓬莱
故《天问》中有一问“鳌戴山抃,何以安之”?可上帝也怕意外,而意外的事,果然就发生了。在神的世界,发生意外,那是因为有巨人同在。可不,龙伯国里就有这么一位巨人。他一提脚,没几步就来到五山前,一投钩,钓起六只巨鳌,肩扛而归,灼其甲骨,卜问凶吉,使得岱舆、员峤两山漂流北极,沉没于海。仙人流离,上帝震...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