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
所以,孝悌是立德修身之本,也是立国之本。这是有子的逻辑。曾子有子所以强调孝悌,可能是因为当时社会上犯上作乱的太多、太普遍,一个人如果在家不孝顺父母、尊敬兄长,那么出门在外也不可能做到尊重长上、诚信于友。有子将孝悌作为立德修身之本,为个人的德性成长指明了方向,同时也选择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这...
“孝悌”为何被称为经世治国之道?
孝悌之道是千百年来中国人修养心性、为人立身之道,是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整肃社会秩序的经世治国之道,是每个人都应尊崇、力行的高尚价值理念。▲观众翻看铜质作品《论语》。(图片来自中新社)(一)孟子言:“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孝悌之道起源于尧舜。追溯到殷商甲骨文,“孝”字的形态可做二解:一则像...
孝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底色
孝悌之道是千百年来中国人修养心性、为人立身之道,是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整肃社会秩序的经世治国之道,是每个人都应尊崇、力行的高尚价值理念。(一)孟子言:“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孝悌之道起源于尧舜。追溯到殷商甲骨文,“孝”字的形态可做二解:一则像一人将头插入谷物。人类进入农业文明初期,以将谷物...
...孟荀思想解读”第九讲:王杰教授主讲《孟荀孝道观——尊亲之孝...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是一切道德心、感恩心、善心、爱心的根源,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西方文化没有孝的观念,而孝的观念在中国源远流长。“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乌鸦有反哺之恩,羊羔有跪乳之德”,《孝经》上说:“五刑之属三千...
《论语信述》6.22雍也篇——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先难而后获:对于难做之事,身在人先,为人之榜样;面对收获之时,则当在人后,以礼让之。获,得也,意思是“获功得禄”。范宁:“艰难之事则为物先,获功之事而处物后,则为仁矣。”先贤精义《左传》曰: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彷徨于士人与医学之间:一种医学观念史的视角
前人论述中,认为将儒家孝悌思想和医学联系起来,主要是在宋代完成的(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尤其以程颐、程颢为代表。两人都多次提出“病卧于床,委之庸医,比于不慈不孝。事亲者,亦不可不知医”等说,经过总结,最终归结为“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的观念。而这一观念也扩大开来,因家及国,便又有“为人臣者不可不知医”的说法。不过...
冯兵:朱熹论曾子 ——兼论朱熹的子学建构
曾子是仁者,其“安仁”“好仁”,而有子在《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弟是“为仁之本”,历史上人们关于“为仁之本”一句聚讼纷纭,关键就在于“为”字究竟指“是”还是“行”。若是前者,孝弟之道便成了比“仁”更为根本的道德范畴;若是后者,孝弟则是实践...
「学而篇·第二章」有爱,有家,有孝悌
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理政、齐家、做人的基本原则。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
字里行间 | 孝悌:孝悌何以为仁之本
“悌”本义为敬爱兄长,在古代典籍中多写作“弟”,如《论语·学而》中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孟子·告子下》中有“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说文解字》中本来没有收录“悌”字,宋代徐铉校订《说文解字》时补充了402个字,将“悌”纳入其中,解释为“悌,善兄弟也。从心,弟声。”兄弟常被...
走近孔子—孝悌之道,百善孝为先
孔子对孝悌行为评价极高,他把“孝悌”视为仁之根本。他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学而》)我们不妨引申言之:“孝悌者也,其为人之本欤!”木无本不活,人无本不立,一个不孝不悌的人,是被人类所不齿的。孔子树立了一个孝的典型,那就是他的得意弟子闵子骞。闵子骞母亲早逝,父亲续弦。后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