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出现5种表现说明你湿气过重了,龙华医院名中医教你如何排湿防湿
湿气,就是中医中的湿邪,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湿有内湿、外湿之分。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内湿则是疾病病理变化的产物,多由嗜酒成癖或过食生冷,以致脾失健运,湿自内生:或素体中气亏虚、脾肾阳虚,极易酿生内湿。外感湿邪屡次侵犯人体,最易损伤脾阳,影响脾的...
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医师岗招聘公告
2.报名方式:网上报名。报考人员将报名材料整理为一个文件夹发送至报名邮箱2070745386@qq,文件命名格式为:应聘岗位+姓名+专业+学历+毕业院校,如“神经外科医师岗+张三+外科学+研究生+南昌大学。3.报名材料:(1)《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应聘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附件1);(2)《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
中科院1区: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团队基于中医学策略揭示二妙散系列...
在中医的语境中,由风、湿、热或寒侵入四肢经络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和运动障碍被称为“痹证”。特别是RA是痹证中最常见的疾病。二妙散、三妙丸和四妙丸是三种经典中药方剂,已被实证用于治疗痹证,痹证是一种与RA不同阶段临床相关的中医证候,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基于辨证论治,TS、TW和FW方剂在三个朝代逐渐确立,在此...
身体无“湿”一身轻 中医教你祛湿妙招
王主任指出,湿是指人体内部水液代谢失衡后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其来源既可能是外界环境的潮湿,如气候湿润、居住环境潮湿等,也可能是体内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水液代谢不利,进而滞留体内形成水湿。水湿重的人常表现出身体沉重、腹部肥满、食欲不振、大便粘滞等症状。王主任详细介绍了中医的祛...
对付高温暑湿,中医师送你七道糖水汤方→
传统医学认为“暑多挟湿”,如果暑湿入侵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就会出现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情况。因此,在煲汤、煲糖水时可适当用一些药食两用之品,如莲子、扁豆、薏苡仁、荷叶、冬瓜等,有助于清暑化湿。益气养津中医认为,暑由火所化,人们在夏天出汗多,易耗伤津液,因此,饮食应尽量选择益气养津的食材...
出伏后为什么爱生病?跟着中医学“秋补”
跟着中医学“秋补”8月24日,2024年三伏天正式结束,一年中最难熬的酷暑终于要过去了(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出伏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渡,养生防病重点也该有所调整。受访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理疗科主任医师国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副主任医师魏华凤...
女性最“耗气血”的行为,熬夜排名垫底,第一是...多数人竟不知道!
初站,身体会出现排汗、打嗝、放屁、流泪等反应,这是逐步排出体内「风寒湿浊」等病气,每次站完,迷罗头脑清醒,身子清爽,人非常舒服。每天10分钟,就可以通经络,活气血。坚持一段时间后,在零下20°的北京,迷罗穿单薄马甲就能过冬,冷风吹过来,他的手脚全是热的,丝毫不觉得冷。
哈德教育骗子退费投诉: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一)及答案
17.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最清稀的是A.痰B.饮C.水D.湿18.对津液不具有直接固摄作用的是A.肝B.肺C.脾D.肾19.孙络是指A.十五别络B.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C.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D.十二皮部的络脉20.由于暑性升散,故致病可见...
初夏后如何去暑湿、健脾胃?
中医学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暑湿困脾所致。若想去除暑湿,重点在于健脾祛湿,可以在早晚进餐时适当喝些山药粥、薏米粥、莲子粥等,还可以在即将熬制好的粥里加一点荷叶,以增强清暑化湿的功效。——《个人健康手册(二十四节气·立夏篇)》扫码查看更多《个人健康手册》内容扫码下载“人民好医生”客户端...
世界睡眠日:调理失眠,中医有啥好办法?
从中医方面解释,春分时节湿气偏重,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同时,湿邪困脾,湿气加重还会阻滞脾胃的气机,影响脾胃运化体内的水湿。湿气致病,常出现以沉重感、不清爽感为特征的症状,导致易困嗜睡、疲倦乏力、肠胃不适等问题。“中医药疗法在缓解失眠症状上疗效确切,外治疗法是尤为简、便、易、廉的绿色疗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