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玉:发挥古都文化资源优势 将北京打造成世界文脉标志
代表着封建王朝时期北京城市建设的核心,是传统建筑艺术杰作,也是北京古都文化的核心载体,至今屹立在城市空间结构的中心,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二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在北京城空间结构基础上,通过改造突出了标志社会主义国家的天安门广场,赋予了中轴线全新意义,即在文化传统上承前启后的特殊含义;三是亚运会的召开和国家奥林...
城镇地名规划研究 ——以北京通州、大兴和平谷新城为例
芦城为西汉阴乡县旧址,代表附近区域汉代旧县的文化特征;北臧村为元代居民点,代表附近区域元代村落的文化特征;天宫院为金代皇帝狩猎驻跸点,具有金代旧城文化特征;黄村在明清时期为北京的南路知厅治所,为明清城属;西红门、团河属于清代的南苑,具有皇家园林文化特征。地名意象的地标一般为大型公共建筑名称,如黄村火车站,...
陈宝良|虎丘秋:明清时期的虎丘与苏州城市人文景观
入清以后,苏州城的绅富竞造园亭,运太湖石筑峙奇峰阴洞,嵌空凿削。即使是下户人家,亦饰小景池岛为玩。园亭遍布虎丘四周,分别有:虎丘山后之玉兰房,其树为宋时之物,花时烂漫如雪;虎丘山浜之白公祠,由蒋氏塔影园改建,中有仰苏楼、怀杜阁、思白堂,流泉叠石,花木郁然。道光五年(1825),地方官又将思白堂...
明清时期北京河湖钩沉
北京市区内消失的河流不少,有的是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被掩盖在地下,成为暗河。菖蒲河在天安门东侧,河长约300米,明清时金水河、玉河相通。菖蒲河只是俗称,正名是外金水河,与天安门前金水河相通。菖蒲河还是皇史宬档案库用来消防的河,是“东内”(东苑)内的一段河。菖蒲河因在皇城之内,又是住过明英宗的小南城,...
金元明清建都时期北京人口增加的原因
金元明清历朝在建都北京的中前期,人口增殖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内聚迁移各地人口“实京师”;二是稳定社会、繁荣经济,在京师人口的基础上自然增殖。北京金中都公园宏描摄影首先,“实京师”,就是大量内聚迁移人口于京城和京畿地区,“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器用,以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增加京师军事...
“明清时期东部亚洲海域中的人、物、图”会议纪要
2023年12月4日,由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主办的“明清时期东部亚洲海域中的人、物、图”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闭幕(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来自日本、荷兰、美国、法国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中国内地各高校、研究机构共近40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为期三天的研讨会并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全景展现北京中轴线古今变化,北京城市图书馆这个大展恰逢其时
唐土是日本对中国的称谓,而《唐土名胜图会》参照中国典籍描绘了大量有关北京城建筑布局、皇室和百姓生活的版画。“这套书共有六卷,本书第一卷为历代帝都,第二卷皇城,第三卷内城,第四卷外城和苑囿及郊区,第五卷顺天府,第六卷天津府,组成一部描绘北京、河北省和天津的版画集,并附有较为详细的文字记录...
明代北京中轴线:定型时期
明代是北京中轴线的定型时期。明朝所建立起的是“一个内向和非竞争性的国家”,其都城的城市肌理也由此愈加繁密交织、礼制森严,体现了规划者对于一个秩序井然、理性清明的国家的期许,中轴线作为城市之核心,将这一特质体现到极致。伴随明北京内城及外城的建设,北京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向南经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正...
访北朝之都邺城:说中国古代都城规划之始|访古
起自三国时期曹魏邺北城,经北魏洛阳到东魏—北齐邺南城,终于隋唐长安城所形成的“单一宫城居北、中轴对称分布”的都城格局,被学者们肯定为中古都城的典范。元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均沿袭这一思路,就连日本奈良的平城京,也是仿邺城建造而成。邺城的中轴线布局曹魏时期,漳河在邺北城城外北面流过。穿过邺北城中间的河流...
辽金元时期北京:中华民族聚合与发展的中心
在这一时期,辽金元王朝相继在北京营建都城,不断吸收并融合中原王朝与本民族特色,塑造了独特的都城营建规制,为明清时期北京城的基本格局奠定了基础。在此期间,北京都城的建筑风格呈现出中原汉族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交融的独特风貌,主要特点包括三城环抱与宫城南向布局、沿水而建的都城及其周边环境规划、中轴线与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