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宿”是中国先民的独立创造,后传入印度
可是,设立计量“半日”的星宿是不可能的,于是便认可了“二十八宿”这种测量方法。《吕氏春秋??圜道》云:“月躔二十八宿,轸与角属,圜道也。”不过,古人并非只是通过“二十八宿”来测定“恒星月”。应该很快,古人也开始运用“二十八宿”来观测太阳和“五星”,就是现在所说的“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的运行...
“二十八星宿”起源:考古推翻西方结论,果然又是源于中国
然而,按照西方历史叙事,“二十八星宿”并非源于中国,而是起源于印度或巴比伦。20世纪,日本学者饭岛忠夫认为中国战国前期才有“二十八星宿”的记载,因此必然是“西来”的,佐证了“中华文明西来说”。总之,长期以来“二十八星宿”的起源,都将中国排除在外了。但问题是,已经渗透到中华文明骨髓里的“二十八星宿”...
星占数术︱建星与南斗:中国二十八宿的星象组成与星占内涵
其中建星、浊、伐、狼、弧、咮、天根、本角、驷这9个星宿并不见于后世常见的二十八宿组合,那么这些星宿仅是名称的不同,还是存在组成星象的根本区别?战国曾侯乙墓出土漆箱盖上的二十八宿文字,只有斗宿而无建星,可见战国时期在箕宿和牛宿之间,建星和斗(南斗)宿是一对可以相互替代的名称或星宿,二十八...
一个完整宇宙的雏形:宋代之前的中国星空
中国古代最开始受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影响,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从而将这个半圆形区域视为整个天空,并按照月亮运行一周所经过的星座,将天空分成二十八个区域,也就是二十八星宿。司马贞《索隐》:“二十八宿,(七政)之所舍也。舍,止也。宿,次也。言日月五星运行,或舍于二十八次之分也。”也就是...
星空中的文明交流史(博物视界)
为方便观测记录群星运动,观测者将众星划分成群、联合成象,分作不同星座或星官。区别于地中海世界取法诸神与奇珍异兽的星座系统,中华文明将山川百物、人间百业映射至星空,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星官秩序——“三垣二十八星宿”。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漆箱盖上,书写有二十八星宿名称,是迄今发现的完整二十八星宿的最早...
一张星图,见证中西文明交流史
星图主体为北、南赤道星图,星空着蓝色,星体点染金色,每个半球图直径约160厘米,以春分点作为起点,中国传统的赤道、欧洲黄道两种坐标体系并存(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在星座标识方面,沿用中国传统的星官命名和划分体系“三垣二十八星宿”,参照西方星表及实测数据订正。“三垣”指的是天空中以群星围成的三片区域,如同三座城池,其中以北天极为...
图写星宿:试论中国传统星象知识的科普
《漫步中国星空》除第一章“中国星空”为绪论外,其余各章按东、北、西、南四方二十八宿及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顺序排列;每章先列该星区的星官和文图,接着逐句解释《步天歌》并给出中西对照星图,然后以“漫步星空”栏目,分条简述寻星认星技巧以及星宿历史文化故事。其先二十八宿、后三垣的排列顺序,是依照文...
周晓陆:中国天文考古学刍议
曾侯乙墓出土的二十八星宿排列和汉代星图都证实了这一点。关于月亮的运动(白道),中国古代天文学可能已有深入的了解。秦汉时期的天文学著作中时常提到二十八宿是“日月躔舍”,星图中月亮的形象也格外突出。至迟到商周时期,中国大地上已出现了不同的天文学流派,他们对星辰的关注和认识不同,区分天区和星座的方法也...
星空中的牛女故事:星星如何成织女,两个牵牛争名分
然而,此牵牛却非彼牵牛,《月令》所谓的牵牛并非银河东畔与织女隔河相望的牵牛郎,而是二十八宿中的牛宿。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了观察的方便,在靠近日月运行轨迹的天穹赤道附近,围绕周天找出二十八组星,分别给它们起上名字,测定方位度数,用来作为观察日、月和行星运行的坐标,这就是所谓二十八星宿。天文学家根据日、月...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星空中的文明交流史
星图主体为北、南赤道星图,星空着蓝色,星体点染金色,每个半球图直径约160厘米,以春分点作为起点,中国传统的赤道、欧洲黄道两种坐标体系并存。在星座标识方面,沿用中国传统的星官命名和划分体系“三垣二十八星宿”,参照西方星表及实测数据订正。“三垣”指的是天空中以群星围成的三片区域,如同三座城池,其中以北天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