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为什么古代中国,长期在“知识有用”与“符合传统”之间徘徊?
所以,日本不太在意那些外来知识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也不太在意它们是不是可以妥帖地放在传统文明结构里。特别是德川时期,用日本学者丸山真男的话说,他们开始把中国宋代理学那儿来的原本管天、管地、管空气的“天理”给分化了。先是把自然和社会分开了,天理不能又管自然又管社会。而且,社会的公私也分化了,社会也不...
古典学研究要摆脱西方研究范式的羁绊
尤其是欧洲古典学通过遮蔽古希腊与西亚北非的直接关联性,夸大古希腊罗马文明与西亚北非和其他地中海文明的差异性,凸显古希腊罗马文明与西欧、北欧之间的关联性,构建了从古希腊罗马到现在大西洋文明之间的连续性、一致性叙事话语。这种叙事话语经过几代古典学者的不断阐释、累积,最终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获得了其理论的哲学...
古代中国窗户上贴的不是纸,中世纪欧洲人竟用牛膀胱做窗户纸!
关于欧洲人古代很早便能在窗户上运用玻璃的观点,实则蕴含了一个显著的误区。根据历史记载,早在古埃及时期(大约公元前16世纪),人们就已经能够制作出玻璃器皿、玻璃饰品以及彩色玻璃。尽管有人可能会误以为玻璃在窗户上的应用也早已存在,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其中主要有两个缘由:首要因素是玻璃的制造技术存在局限...
语言、文明与认同:古典世界的终结与现代欧洲的开端
对于古代晚期到中世纪时期的欧洲而言,罗马天主教会不仅象征着大一统的普世主义,同时也是支离破碎的领土结构的具体表现。神圣罗马帝国的创始人“红胡子”巴巴罗萨。我一直认可一种观念,亦即中世纪欧洲时期逐渐塑造出来的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用中国史家雷海宗的精辟评价,可称为“外表希罗而内质全新”。罗马帝国的遗产从西...
为什么要重回1500—1800年(图)
为什么要重回1500—1800年(图)转自:天津日报推荐理由:本书深入研究古代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联系,探讨丝绸之路、大航海时代、商品与技术交流、中国知识传播等方面的重要主题。全书通过希罗多德、马可·波罗、传教士们等历史人物的故事,揭示了古代中国对欧洲文明的深刻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推动西方的崛起。书中详细阐述了...
中世纪的碎片,能否拼成欧洲一体化的蓝图?
作为一个数千年来不断勉力维系大一统格局的华夏文明的后裔,我们似乎对“大一统”有天然的亲近感(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在许多人看来,欧洲历史上寻求统一的努力都与“重建罗马帝国”的想象息息相关。勒高夫却指出,在罗马帝国衰亡后,中世纪西方所面临的分裂局面正是由罗马继承而来的。在罗马帝国的统治秩序结构中,作为向心趋向的行省罗马化与...
欧洲人如何利用地图, 垄断了对“现代”的解释?
相比而言,古代东亚的地理意识中,只有从中心到边缘的远近差异,本没有三大洲的分别。因此,尽管明清官员、朝鲜文人、江户日本的学者和制图师们知道了美洲的存在,这并没有彻底颠覆既有的知识体系和世界想象。对那些接受欧洲地理学观念的人而言,新大陆不过是文明更为遥远的边缘地带而已。这一新的知识,并没有导致拓殖冲动...
瞭望丨破译千年竹简??求索文明密码
这是展示五音生成规律的《五音图》,其中央绘有五角星图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供图初夏,清华园里绿意盎然,充满青春的气息。蒙民伟人文楼的一间办公室里,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简称出土文献中心)主任、“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首席专家黄德宽教授,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套深蓝色的线装六...
拜占庭文明的创新性发展
拜占庭镶嵌画资料图片一直以来,拜占庭文明便展现出古希腊-罗马文明继承者和延续者的形象。譬如在早期拜占庭时期,史家们对修昔底德、色诺芬等古典史家著述的模仿,对阿提卡希腊语方言的执着,罗马法的持续使用与颁布,拉丁语在行政和司法领域的长期存在等。14世纪随着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兴起,欧洲人表现出对古希腊文化的极大...
一周观展|一览古波斯、古希腊与古亚述文明
古波斯的荣耀:伊朗文物展地点: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展期:2024年6月13日—10月7日伊朗地处西亚,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此次展览汇集来自伊朗和中国7家文博机构的逾270件文物,囊括雕塑、钱币、陶瓷、玻璃、金属、绘画、织物等多个品类,旨在全面呈现代表性的古代波斯文化与艺术,并展示其与中华文明的互鉴互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