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民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早期碰撞及其理论启示
形成马克思主义立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也就是说,没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因而这个早期碰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更谈不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国文化的“结合”,而只是通过译介或初步阐释形成了两种不同文化的跨时空碰撞。
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第二届“良渚论坛”本月将在杭州举办
到良渚晚期,又持续营建城墙、外郭,形成结构完备的良渚古城体系。这些研究成果,证实了良渚遗址群结构在不同时期一步步迈出的革命性变迁,体现了早期国家社会组织产生和演变的清晰过程,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供了教科书式的样本。在本届“良渚论坛”上,参加“文明之光”对话的中外考古学家,还将对良渚考古研究的系列新...
全文丨文明交融论—基于突出特性与价值立场的中华文明新主张
本报告认为,中华文明自带交融基因,在不断交流交融中屹立不倒、演化创新、发扬光大,孕育和形成了全新的文明交融论。文明交融论是基于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与价值立场的全新的文明理念,是中国式现代化为代表的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新模式,彰显着以人为本、守正创新、交流互鉴、命运与共、和合共生等价值主张,倡导让不同文明包容...
AI时代生存与学习指南
例如,当前这一轮的大模型——基于Transformer架构,首先在自然语言处理(NLP)上取得了显著成果,提升了AI在信息抽取、语音识别、文本生成、翻译和问答等多方面的能力,实现了文本生成类人工智能内容(AIGC)的突破。随后,基于Transformer框架的技术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如图像和视频处理和生成(如DALL-E)*。这种底层技术的进步...
浙江举行第二届“良渚论坛”新闻发布会
到良渚晚期,又持续营建城墙、外郭,形成结构完备的良渚古城体系。这些研究成果,证实了良渚遗址群结构在不同时期一步步迈出的革命性变迁,体现了早期国家社会组织产生和演变的清晰过程,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供了教科书式的样本。在本届“良渚论坛”上,参加“文明之光”对话的中外考古学家,还将对良渚考古研究的系列新...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丨在中西比较、文明互鉴中寻求文化自信之...
·国内人文学者要夯实知识底座,主动发声并积极介入国际主流学术话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文明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文明进步其实是全人类共同努力的成果·学问是世界性的,中华文化不能只是中国人讲,最要紧的是国际传播、国际理解...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新成果 文明起源形成发展图景更加清晰
良渚遗址外围新发现近20条水坝、石峁遗址发现皇城台转角浮雕与贵族专属墓地、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分布范围和内部结构初步摸清……12月9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发布最新成果。本阶段进一步扩大了研究的时间、空间范围,围绕29处核心遗址,在深化对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整体认识的同时,聚焦关键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精心...
诺奖巨大争议背后: “《国家为什么失败》, 不能解释中国的成功?”
因此,如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话,建立在欧美后工业化的福利国家基础之上的整个西方经济学和意识形态,也一定会由于中国崛起而出现巨大的危机,并很有可能因此而瓦解。欧洲文明的历史因此有可能也需要重构和改写。但是在谈论或预测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之前,有一个问题必须搞清楚。那就是中国是在没有移植西方政治制度的...
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图景更加清晰
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图景更加清晰良渚遗址外围新发现近20条水坝、石峁遗址发现皇城台转角浮雕与贵族专属墓地、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分布范围和内部结构初步摸清……12月9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发布最新成果。本阶段进一步扩大了研究的时间、空间范围,围绕29处核心遗址,在深化对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整体认识的...
魏浩波:多元文明观察与建筑的“存在之思”
魏浩波(以下简称“魏”):可能和大部分建筑师不太一样,我开展工作的地区主要是不同的多民族地区,这一群人可以归为亚文化圈层,亚文化圈层的存在使得多元的文明体系能够得以延续,生存着并不断发展。但他们在这个普世化的世界中该如何生存?他们所携带的传统、信仰、生活方式、文化基因能否存活与持续下来?我所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