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号到空间站:6名航天员将亮相,神十八乘组4日返回地球
的确,在我国神舟十九号乘组进入中国空间站之后,6人同飞的局面又将出现,因为6名航天员在同飞的时候,还将进行任务的交接,这是我国常态化的任务了。当然,在任务交接的时候,其实有一个明显的“交接仪式”标志物,那就是“祖传扳手”,它是我国空间站的钥匙,这里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标志性的物体。这个号称“祖传扳手...
【科技日报】新中国史上的75个“第一”
卫星设计寿命4年,运行在约720公里的太阳同步晨昏轨道。66.第一大单机容量水电站投产发电2022年12月,世界技术难度最高、单机容量最大、装机规模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67.第一个空间站在轨建造完成2022年底,我国第一个空间站正式在轨建造完成,中国载人航天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中国空间...
【人民日报】量子通信,中国领跑(关注)
欧盟还启动了量子通信技术标准化研究,并成立“基于量子密码的安全通信”工程,这是继欧洲核子中心和国际空间站后又一大规模的国际科技合作。日本也不甘落后,制定了量子信息技术长期发展路线图。日本国立信息通信研究院计划在2020年实现量子中继,到2040年建成极限容量、无条件安全的广域光纤与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网络。虽然...
虚实相生:空间站的数字化研制
因此,数字空间站并不是对空间站研制与运行工作的补充,而是必需。中国空间站的数字化工作始于空间站方案设计阶段,与空间站的研制过程伴生。空间站全系统及各组成飞行器的设计、制造、验证、测试直至飞行全过程,都采取了数字化方法;在研制需求牵引下,数字化工具也随研制流程同步完善功能性能。数字化方法的有效应用,全面...
新中国史上的75个“第一”
1979年7月,我国第一台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研制成功,解决了汉字无法被计算机处理的难题,为汉字和中华文明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条件。16.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落成1985年2月,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建成,创造了在南极建站最快纪录,标志着我国南极考察事业进入新阶段。
你知道中国空间站建设过程中为何要“空中转体”吗?
梦天舱转位组装效果图太空稀薄大气会对空间站产生什么“蝴蝶效应”?从理论上说,在真空环境里,任何形状的物体都可以保持原本的运动状态,不会发生姿态和方向的改变(www.e993.com)2024年11月4日。然而,现实不会这么理想化。空间站运行轨道高度达到数百千米,大气已经非常稀薄,但仍然会不断积累微弱的大气阻力,逐渐对航天器的姿态和轨道形成显著影响,...
击水中流:载人空间站针对空间碎片的设计
空间碎片撞击能量大,飞行器若硬抗需要非常“结实”的结构,代价不菲。而大多数空间碎片只要能够观测,其运行规律即可循。因此,空间站对碎片威胁采取躲防结合的对策:对可观测、跟踪并预报的碎片,尽可能提前变轨规避;同时加强自身防护措施,对不可观测的碎片具备一定的防护能力。
【山东科协每日科普】空间站如何保持“不冷不热”?
在中国空间站,就是通过液体回路实现控温技术。虽然它没有厚重的室外机,但是通过转移热量制冷的原理却是一脉相承。通过液体在航天器的各个角落里反复循环,收集起多余的热量,再加热过冷的地方或者统一散热,这样就能保证每块区域的温度都可以保持在理想状态,甚至还能精确控制不同房间的温度。
空间站是如何净化舱内空气的?
01空间站舱内空气净化功能舱内环境检测CO2去除系统是空间站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再生系统,其功能是去除舱内由人体代谢产生的CO2,将CO2分压维持在医学要求范围内,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吸附反应器内5A分子筛对CO2气体的选择吸附特性,利用热真空条件实现分子筛材料的解吸再生。
瞭望·瞭望访谈|走出自己的空间材料科学之路——专访中国科学院...
魏炳波:相对固相而言,液相和气相对空间环境条件更为敏感,因此各类材料的液态结构与性质、液相和气相运动规律、液固和气固相变动力学以及材料成形过程调控机理一直是空间材料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共同支持下,我们空间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团队借助中国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