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辛亥革命的成败
重新思考辛亥革命的成败在这部关于民国初年历史的力作中,作者史谦德从政治文化的角度重新思考了辛亥革命的成败问题。作者以1912年8月25日湖广会馆演讲台上的风波为枢纽,分别追溯了唐群英、陆徵祥等人的政治生命。他们的身份、地位、际遇并不相同,但共同点是,演说在他们的政治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新生的民国陷...
赵轶峰:柯林武德—刘家和命题——关于历史认知的再思考
洪武三十一年(1398)正式颁布《大明律》,这个文本从此构成几百年间社会的官方规范。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帝制,次年建立共和制度,共和制度从此延伸下去。近年来,围绕纳粹大屠杀、南京大屠杀等事件的争论已经成为史学理论性的重大问题。大屠杀否定论者几乎都是通过主张直接证据的不完整来立说的。他们几乎都利用了历史事件一...
罗老师再陷风波,辛亥革命竟成“翻车”导火索?
“历史长河波涛涌,辛亥革命丰碑立。谁料今朝风云变,罗老师言论掀争议。”近日,罗老师再次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这位早已退出微博的超级大V,因在B站发布的一则关于辛亥革命的视频,意外地冲上了微博热搜。一时间,评论区和弹幕如潮水般涌来,批评之声不绝于耳。一、罗老师言论引争议,辛亥革命被误解?罗老师,这位被誉...
纪念|金冲及、金之夏:博学笃志 切问近思
在将欧美和亚非国家民族、民主革命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相比较时,我得到许多重要的启示:它们之间都有类似的思潮和行动,存在着共同的客观规律,同时又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些都启发自己去思考各民族在类似目标下的各自特点。经过这样反复比较,才能找出世界各国在民族民主革命阶段共同的规律和不同的特点。如果没有这些世界...
马敏:建构中国自主的辛亥革命史知识体系的启示——“建构中国自主...
建构中国自主的辛亥革命史知识体系的启示当前,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历史学知识体系,业已成为史学界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我们围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进行一系列深入的思考,尤其要结合中国史学的长期实践,总结既有经验,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而不只是反复重申其意义。为此,我认为,辛亥革命...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思考
早在1925年,毛泽东在《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一文中就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作过初步阐释,认为此时中国的大革命既不同于欧美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民主革命,也与之前的辛亥革命在革命目标、革命力量、革命后援等方面有着本质差异,认为大革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工人阶级和其他民主力量...
厦大传承“嘉庚精神”的新阶段:务求培养出陈嘉庚先生那样的EMBA学生
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不朽贡献。②林文庆(1869年-1957年)。福建海澄县今龙海市人,生于新加坡。1887年因成绩优异,获英女皇奖学金,是获得该项奖学金的第一个中国人。毕业后,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医学,获内科学士和外科硕士,受聘剑桥大学研究病理学。1921...
廖大伟:孙中山对中国实现现代化道路的思考与选择
然而,孙中山虽然没有用过这个词汇,但不等于他没有“现代化”的思想意识表达,恰恰相反,我们从他的文字表达和行为实践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关于“振兴中华”的思考、追赶欧美的期盼、学习“现代文明”的主张,并且还力所能及付诸行动,进行难能可贵的尝试。尤其辛亥革命胜利共和初创时他的民主实践、实业鼓动和除旧布新的...
罗时进丨清代诗歌的复杂性生成背景与可能性研究进路
中国古代诗歌史从《诗经》产生时代至辛亥革命历经了约二千七、八百年,清代这近二百七十年是一个全面总结期,诗人之多、创作之富、现象之复杂,都是前所未有的。一般来说,每一个朝代的文学史都有初生、成长、发展、转合(或衰落)的过程,而清代诗史发展却几乎始终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唯一不变的只是变化本身时的变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为什么被称为里程碑式的教材
三、辛亥革命与民国肇建第二节“中华民族”话语的出现一、近现代中国认同二、“中华民族”族称的出现三、国家建设的初步构想第三节走向自觉一、共抗西方列强二、区域经济互通三、社会文化发展小结思考题第十三讲先锋队与中华民族独立解放(1919--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