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课都是一把科学密钥” ,26位科学家走进黄陂同天开讲
在黄陂一中专场,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研究员冯芒以量子的“前世”讲起,为大家阐明了“世界一切都是有概率的”这一科学思想,介绍了量子世界的几种基本规律——几率波、叠加性、纠缠性;再到量子的“今生”,比如生活中的晶体管、激光和GPS等,并重点指出了量子计算机的运行原理与未来发展走向。“2016年,中国科学家利...
4个已被科学家证明,但是人类始终难以接受的理论,看看有哪些?
直到哥白尼提出,其实是太阳才是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在围着它转。20世纪初有个叫哈勃的天文学家,发现了哈勃定律。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宇宙里的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而且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跑得越快。再后来,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理论,叫宇宙大爆炸。宇宙原来只是一个超小的点,然后突然“砰”的一声,爆炸开...
宇宙竟是一个智能体?万物智能演化Ω理论,探索宇宙终极之迷
量子贝叶斯诠释则视量子态为智能体A基于现有信息的主观判断,而非客观物理状态。这表示猫的生死叠加态反映的是智能体A对可能状态的信念。打开箱子的行为使智能体A根据观测更新其信念。在这个实验中,量子贝叶斯的理论的解释与Ω理论完全一致。无论采取哪一种诠释方式,当智能体A的智能水平降低到有限智能之后,符合量子力学...
获奖比例超过10%!诺贝尔物理学奖究竟颁给了哪些量子物理学家? |...
安东·蔡林格(AntonZeilinger)是奥地利科学院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研究所高级科学家,前任奥地利科学院院长。他也是优秀的量子信息学家、“墨子号”、“九章号”、“祖冲之号”和“天元号”的发明者潘建伟的导师。物理学家们对量子隐形传态的思考,是源于20世纪80年代由威廉??伍特斯(WilliamWootters)和朱瑞克(W....
尖端科技:量子通信发展概括与国内外研究动态
技术发展历程量子通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量子力学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如何利用量子物理的独特性质来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量子通信的核心在于量子叠加态和量子纠缠效应,这些特性使得信息传输不仅更为高效,同时也具备了理论上无条件的安全性。这一领域的研究为后续的量子密钥分发(QKD)等技术...
白春礼:中国纳米技术发展进入世界第一梯队,有领跑但太少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首任主席,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在会上表示,我们的宏观世界,大至天体运行,一般用牛顿力学可以说明;但到了微观世界,到原子以下的层次,基本靠量子力学来解释(www.e993.com)2024年11月3日。在宏观和微观之间有一段距离,这个距离就是1至100个纳米。纳米是一个尺度,等于10的-9次方米,肉眼看不见,在1纳米之内很多...
诡异的量子力学,到底该如何通俗理解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中,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对其贡献巨大。尽管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中的某些概念表示困惑,但他的工作无疑为量子力学的进步奠定了基础。量子力学的深入研究,使得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量子纠缠与薛定谔的猫量子力学中的一些现象,如量子纠缠和薛定谔的猫,以其诡异和反直觉的特性而闻名于世...
你的生日,藏在圆周率中?广东科学中心新开“数理万象”馆,把基础...
由广东科学中心历时三年全新打造的“数理万象”展馆于8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展馆以引导观众“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从科学现象出发,结合科学家们的探索发现历程,展示了数学、声、光、电磁、力学、流体、量子等诸多领域的科学内容。在数学展区,记者看到,这里的展项按照数学发展的三次革命展开,从“万物皆数”理论...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回答爱因斯坦未能解答的问题
接下来就是实验验证了。从20世纪70年代起,以蔡林格教授等三位诺奖得主为代表的物理学家们开展了大量实验,越来越严格地验证了对贝尔不等式的违背,从而证明了量子力学的正确性。除了在量子物理基础领域的探索外,通过实验验证贝尔不等式被违背,物理学家们发展出了主动精确操纵量子状态的技术,使得人们可以利用量子状态实现...
...模型:提倡百家争鸣,过早地锁定技术路线会阻碍人工智能的发展
注: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主要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算法、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发表科学论文150多篇,出版了三本《创新求索录》文集,长期致力于发展曙光高性能计算机产业和CPU等核心技术的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