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一个都不能少
“既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又要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杨书记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关系的论述,给了我思想上的启迪。”机械学院青年教师潘立志说,“我们作为高校教师,要在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实干笃行,争取为推进中国式...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
专访贾康:发展新质生产力,制度创新是“纲”
贾康:新质生产力与过去所说的生产力不能说完全不同,是在表述上的承前启后,更聚焦到质变、质量的概念上。过去中央已经说创新是第一动力,而创新是追求“跃升式上台阶”的发展,现在“新质”表述正好对应上,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间量变为质。我认为可以从学理和务实两个视角来理解。从基础理论视角,一个重要概念是...
师保国等: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特征与培育
梳理以往相关工作,我们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应该是具备高水平创造性表现的人,他们拥有较高的创新素养,即良好的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1]早在20世纪60年代,创造性4P模型就已提出“创造性”一词可以解读为多种含义,如创造性思维过程(Process)、创造性个人(Person)、创造性产品(Product)和创造性环境(Place)。[2]其中思维...
发展新质生产力须充分发挥创造性破坏机制
发展新质生产力,须充分发挥创造性破坏机制,这是由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共同决定的。从经济学理论逻辑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释放创新动能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必然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创造性破坏”过程;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逻辑来看,市场经济的本质特性是“创造性破坏”,也正是通过持续地创造和...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创新蕴涵与文明意义
“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原创性贡献,又以具有高度历史主动、文明自信和时代引领意义的文化建构,筑牢了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历史根基,打开了中国共产党文化自立的创新空间,夯实了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从而创造性地开拓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思维的新...
地方人大在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积极探索
全过程人民民主最终好不好、是否真管用有效,是由科学的效能评价证明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讲话提出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八个能否”标准,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了“八个能否”的标准,并创造性地提出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的标准...
解释城市|创新涌现如何发生?创新能力如何衡量?
创新作为城市的一种涌现行为,具备多主体参与、多要素互动、多力量驱动、多过程演进等特征,还有一些重要的属性,比如“创造性破坏”,就是涌现的临界相变,从城市中一些人的简单互动到产生大量的创新思想,这个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临界点。有城市学者专门研究过人口与城市重大创新出现的关系:在300万人口的城市,大概20年间会...
“两个结合”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两个结合”之所以能够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根本在于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法论。1.“两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理响中国】牢牢把握“七个着力”重大要求,努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
五、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