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之间①︱萧冬连:从历史角度看中国经济转型
5月17日,党历史学者萧冬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云中、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副教授范世涛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科研部主任南储鑫四位学者,来到了澎湃新闻北京办公室,“从历史视角看中国经济转型”,畅谈“城市的复兴:作为经济体制改革原型之一的上海”“区域战略演变中的上...
数读中国这十年|GDP十年翻番 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IMF将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从之前的5%上调至5.4%,同时上调2024年GDP增长预期。OECD将2023年中国GDP增速预测值上调至5.2%。亚洲开发银行日前发布的《2023年亚洲发展展望(12月版)》报告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2%,高于9月预测的4.9%。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
六看中国经济
比如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经济承受住巨大压力,采取多重策略平稳度过危机,一时之间让整个世界瞩目;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再次展现出行稳致远的一面。跨过那次危机后,中国也一跃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经济体之一。当前,地缘政治、世纪疫情、全球通胀等虽然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从中国经济关...
张明、张冲、王喆 | 从国际储备货币历史演变看货币国际化发展趋势...
研究发现:第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性变革是大国博弈的结果,经济实力是基础性因素,其影响具有长期滞后性;第二,只有在经济实力达到一定水平后,金融因素的提升才有助于加速货币国际化;第三,虽然未来30年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将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美元主导地位很难改变,网络外部性是制约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演化的重要因素;第...
95岁的先生,治好我的精神内耗
许倬云先生的“古代三部曲”(《西周史》《形塑中国》《汉代农业》)虽成书有先后,却可以联结为一,带你从政治思想、文化转型、经济结构三个角度,见证周、秦、汉这一“天下秩序”的形塑过程,读懂何以中国。把这六本著作放在一起看,你会发现,它们关心的都是“人”与“人间”、“群”与“群间”如何互动、互依...
万字长文 | 我国南北差距的历史演变与趋势研判
周民良测算了1978—1996年我国经济重心的变化,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重心主要由高纬度转向低纬度,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南北方向上,其中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尤其是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等因素是南方发展快于北方的重要原因(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吴殿廷测算后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南快北慢是明显的,南方的地缘优势、政策...
诺奖巨大争议背后:“《国家为什么失败》,不能解释中国的成功?”
这个观点非常普遍,在国内很流行。我在研究西方工业革命史之前也是持类似观点,所以我对它非常清楚。这是典型的“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新自由主义”的西方中心论观点。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不过是向历史的自然回归。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先进文明,至少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后1800年领...
我国经济结构实现历史性变革 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并进
中国自建国以来的75年里,经历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大国的转变,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一过程伴随着需求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域发展从不平衡走向东西南北全方位联动。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经济发展不仅全面性增强,还实现了更好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我国经济结构实现历史性变革!
就业市场繁荣发展 工资水平明显提升——新中国成立75周年河北经济...
(三)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城镇就业比重持续提高75年来,城乡关系相继呈现出不同阶段的演变特征。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快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目标,政府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逐步建立起城乡二元经济体制。1978年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期间,是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破冰阶段,通过向农民赋权和推动市场化改革的方式,逐步...
古代经济史:从中国古代经济入手,探经济重心南移的演变过程
“经济”这个概念最早是出现在东晋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史一直都是人们热议的课题。经济发展是会随着时代发生变化的,而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史上,经济地理格局变迁的特点也是十分有趣。就目前我国的经济格局是“南强北弱”,这是一个经济重心的体现,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在漫长的历史里逐渐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