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测——我国持续前进中
对预选着陆区进行了3个月的详查后,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截至2021年8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顺利完成90个火星日的既定科学探测任务,累计行驶889米,所有科学载荷开机探测,共获取约10GB原始数据,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天...
国家航天局发布天问一号任务着陆和巡视探测系列实拍影像
5月22日,火星车成功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火星车前后避障相机,记录了驶离过程,录音装置获取了驶离过程声音数据。音频中包括火星车驱动机构加电开始移动、坡道行驶、驶上火星表面等过程现场声音。火星车驶离过程声音主要来源于驱动机构、车轮与坡道摩擦、车轮与地面摩擦。
亲历我国火星着陆模拟试验:“关键7分钟”成最大挑战
利用气囊进行缓冲就可以实现安全着陆;“反推着陆腿”式主要是利用反推火箭,提供最后着陆时的缓冲力,适合于较大型火星探测器;“空中吊车”式则是美国“好奇”号火星车等超大探测器采用的着陆方式,通过从探测器上方吊着的反推火箭提供缓冲,把
火星来“信”!“祝融号”正按计划执行巡视探测任务
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携带的开伞过程监视相机、落火状态监视相机、避障相机,记录了降落伞弹伞、开伞和抛伞,动力减速和避障等过程。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饶炜:设计的时候其实就是想获取一些可视化的状态,当作以后工程进一步改进的一个依据,然后就设计了...
火星你好,天问来访!
从工程设计来看,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过程包括发射段、地火转移段、火星捕获段、停泊段、离轨着陆段和科学探测等6个阶段。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飞向遥远深空。按照预先设计的精准轨道,天问一号在浩渺无垠的太空中飞行了202天,飞行里程约4.75亿千米,其间实施了1次深空机动和4次中途修正,终于在2021...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成功发射 迈出中国行星探测第一步
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工程目标,一是突破火星制动捕获、进入/下降/着陆、长期自主管理、远距离测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视等关键技术,实现火星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获取火星...
天问三号任务 2028 年分两次发射,初步选定火星候选着陆点
中国计划2028年在海南文昌用40天左右的时间,使用两枚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分两次发射天问三号的“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和“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然而,火星取样返回任务的难度远超发射阶段,整个过程包含13个复杂环节,包括采取就位和遥感等探测方式。“在技术上要突破火星表面采样、起飞上升、环绕火星...
从月球“挖土”到火星取样 中国深空探索迎来飞跃
2022年9月26日,我国科研人员根据“祝融号”火星车次表层探测雷达的回传数据,发现位于火星车着陆区数米厚的风化层下,存在着两组由粗变细的沉积地层,可能反映了约35亿年至32亿年以来火星表面多次被水活动改造的过程。3采样返回意义重大虽然在过去几十年的探测中,科学家对火星的宜居性环境特征及演化有了初步了解...
从月球取样到火星取样 中国深空探索迎接更大挑战
这是天问三号任务过程示意图。新华社发(深空探测实验室供图)天问三号一次任务所采集的样品有限,因此对于在哪里采样整个研发团队开展了大量研究,尽量寻找有可能富集生命痕迹信息的候选点。经过充分论证,在克律塞平原和乌托邦平原初步选定了候选着陆点。刘继忠表示,将开展基于生命痕迹全链条要素的火星样品研究和数据研究,保...
天问三号火星采样地点确定!两大平原成首选,其地科学探测价值高
克律塞平原的地势相对较低,低于火星大地水准面约2.5公里,其表面之下很可能存在足量的水冰,而且这种低洼且平坦的地势在火星探测器着陆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减少着陆过程中的风险。此外,克律塞平原的地质构造丰富,可能蕴藏着火星早期历史的宝贵信息。通过对其岩石和土壤样本的分析,科学家有望揭示火星的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