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江泽民在报告中回顾改革开放十四年来的实践,从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依靠力量、实现祖国统一九个方面,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出这个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的...
深度好文:从1982到1991,苏联从强盛到解体,那九年发生了什么?
1982年11月12日,68岁的安德罗波夫成为苏联的新领导人。尽管年事已高,他却以坚定的决心和魄力开启了一场全面的改革。他直言不讳地指出阿富汗战争是苏联沉重的负担,必须尽快摆脱;他坦承外交局势恶化源于苏联自身的失误,急需改善;他毫不掩饰地揭露贪污腐败是国家衰落的根本原因,必须严厉打击;他还批评经济建设中...
能和美国掰手腕的超级大国苏联,为什么在1991年正式宣布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冲击斯大林僵化体制有限;勃列日涅夫时改革停滞,问题积累;戈尔巴乔夫改革思路不清、方法不当,其“500天计划”致经济混乱,“公开性”“民主化”政策削弱共产党领导,引发社会动荡。这些改革使苏联危机更大了,为散伙埋下隐患,当然也为国家治理等提供了经验教训。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炸了,这事儿对...
《俄罗斯经济体制改革史论(上下卷)》在北京发布
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历史时期: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苏联与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分为上下两卷,前后覆盖300余年历史。《史论》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南泉出席会议并作学术报告。陆南泉在报告中讲述了自己的学术经历、治学心得,介绍了《史论》的写作过程,对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及俄罗斯体制转型过程中...
国家创新体系的全域建构与科技体制改革
因此,国家创新体系要在理论意义和政策意义上更进一步,则需要在域观视角下完善理论基础,丰富分析工具和手段,而科技体制改革也应该站在更高层面的域观视角进行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基础需进一步加强集成理性、制度、文化三个核心维度与地理维度(金碚,2021,第20~21页),这是域观范式最核心的表征。弗里曼(Freeman,...
“八一九”苏联政变全过程:苏联解体前,克格勃垂死一搏
在经济上,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一统天下,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片面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收入分配长期搞平均主义,不承认私有财产也不尊重和保护一切私有财产与公民权利,违背国际历史文明的发展潮流,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缓慢;在外交上,苏联搞大国主义、霸权主义,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全面扩军备战,与美国争霸,消耗和削弱自身...
苏联的解体是历史的必然,努力改革的戈尔巴乔夫不背这个锅
在经济改革受挫之后,戈尔巴乔夫转而主要进行政治改革。但是,在没有坚强的经济基础做保障的情况下,政治改革只能是加速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民主化、法制化的政治体制,包括政治多元化、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等。为此,他将之前高度集中的中央权力下放给了各加盟共和国,但是他的这份“善意”并没有...
苏联亡党亡国30年,罪在戈尔巴乔夫?2大内外问题道出衰亡本质
1988年6月,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召开,开始着手政治体制改革以推动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在报告中提出”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概念,导致政治上出现混乱,政治纷争不断演变为政治斗争,改革进入死胡同。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苏联历任领导人都无法突破旧体制的束缚,遗留问题越来越多,”烂摊子“越来越大,国家积重难返,最终...
二次瞬时转轨:改革结果东欧良好俄等欠佳对中国的启示
结语:中国未来渐近转轨改革的关键方向和任务与前苏联和东欧等国家三到五年瞬时转轨改革不同的是,中国走了一条渐近转轨改革已经45年之久,可能还要行走5到10年左右时间的道路。特点是在一个特长的周期中,形成了计划行政和市场机制并存的二元体制经济。笔者觉得,未来10年关键性市场化体制改革的取向和任务是:(1)我们继...
周天勇:中国改革比较90年代前苏东转轨失利而不再走弯路
2)从苏联末期的经济体制改革看,没有思考缜密、先后顺序、部署重点、对冲风险、可供操作的方案,也缺乏如中国先选择改革地区和项目,再进行先行先试,同时总结试点改革的经验教训,失败的弃之,行之有效的全面推广实施——“摸着石头过河”试错这样一种扎实稳妥的改革过程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