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文化讲座|被书撑起的生活|作家|李敬泽|主讲人|博尔赫斯_网易...
《迷途指津》是迈蒙尼德一部里程碑式的论著,一部诠释《圣经》的著作。最近出版的《自然与律法——迈蒙尼德〈迷途指津〉解读》是国内第一部从整体角度深度释读迈蒙尼德《迷途指津》的专著,兼顾了《迷途指津》的谋篇、高度复杂的笔法以及其中重点论述的开端论、神车论、预言、神意等主要论题。10月20日下午,该书作者...
海涅《论德国宗教与哲学的历史》释读
海涅称莱辛是路德之后德国第二个伟大的人物,他在宗教、戏剧、科学、思想以及情感等各个领域的论战,战胜了所有的敌人。莱辛继承了路德,但是他又把德意志人从路德以来的传统下解救出来——因为宗教改革之后,德意志又发展出了新的对于圣经的字句崇拜。而莱辛说过:字句是基督教最后一层皮,只有摧毁这层皮,精神才能出现[1]...
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火——释读赫西俄德《神谱》中的奠基神话
不过,对这一形象进行了近代式释读且最具冲击力的是两位大思想家:一位是马克思,他宣称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是自己最喜爱的希腊悲剧,每年都会重读一遍,并在其博士论文序言的最后一句话中将普罗米修斯称为“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29)。自此,普罗米修斯完成了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神上升为一个崇高的殉道...
梁工| 解放神学与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
肇始于解放神学的现代圣经政治批评不仅广泛催生了韩国的民众神学、日本的苦难神学、泰国的水牛神学、台湾的乡土神学、香港的基层神学等亚洲国家或地区的本土化神学思考,推动了与其相关的着眼于意识形态功能的圣经诠释,而且激励了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立足于弱势性别或种族立场的神学建构和圣经释读。就此而论,著名女性主义...
中国的儒、释、道与西方的圣经
《儒释道与圣经》作者:王语嫣网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圣经才能拯救世界,甚至有一些“过宣传”苗头。语嫣认为,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实际上有着高度的契合性。中国有句俗语:“经都是好经,就是让歪嘴和尚,给念歪了。”构成东方文化的信仰主体,主要是《儒释道》;构成西方文化的信仰主体,主要是《圣经》。东西方...
一周观展指南|“梵高的柏树”与给他的慰藉
“梵高的柏树”(VanGogh’sCypresses)为主题举办特展,《星夜》与《麦田里的柏树》自1901年以来的首次同台展出;在毕加索辞世50周年之际,“年轻的毕加索在巴黎”刚刚于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揭幕;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又展出了“巴勃罗·毕加索:玻璃画像”;大英博物馆展新展“晚清百态:19世纪的中国”,呈现他者眼中的隐秘...
李红岩丨关于“读书必先识字”|翻译|训诂|阐释学|语言学|诠释学|...
所以,训诂学虽然被视为经学附庸,却一向以所有古代文本为训释对象。这样一来,“读书必先识字”的语义学涵义及其与文本的关联性,便突显出来了。它不仅可以转化成为一个阐释学命题,而且蕴含着阐释学的生成结构,即阐释学是由对文本的理解而衍生出来的。在西方,由对古希腊罗马经典的释读而形成所谓语文学,由对《圣经...
一周观展指南|“梵高的柏树”与给他的慰藉_腾讯新闻
“梵高的柏树”(VanGogh’sCypresses)为主题举办特展,《星夜》与《麦田里的柏树》自1901年以来的首次同台展出;在毕加索辞世50周年之际,“年轻的毕加索在巴黎”刚刚于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揭幕;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又展出了“巴勃罗·毕加索:玻璃画像”;大英博物馆展新展“晚清百态:19世纪的中国”,呈现他者眼中的隐秘...
一周观展指南|“梵高的柏树”与给他的慰藉_腾讯新闻
“梵高的柏树”(VanGogh’sCypresses)为主题举办特展,《星夜》与《麦田里的柏树》自1901年以来的首次同台展出;在毕加索辞世50周年之际,“年轻的毕加索在巴黎”刚刚于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揭幕;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又展出了“巴勃罗·毕加索:玻璃画像”;大英博物馆展新展“晚清百态:19世纪的中国”,呈现他者眼中的隐秘...
一周观展指南|“梵高的柏树”与给他的慰藉_腾讯新闻
“梵高的柏树”(VanGogh’sCypresses)为主题举办特展,《星夜》与《麦田里的柏树》自1901年以来的首次同台展出;在毕加索辞世50周年之际,“年轻的毕加索在巴黎”刚刚于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揭幕;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又展出了“巴勃罗·毕加索:玻璃画像”;大英博物馆展新展“晚清百态:19世纪的中国”,呈现他者眼中的隐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