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研究 | 张培高:论儒家哲学的生命信仰——以孔颜之乐为中心
乐广虽为清谈领袖,但对此现象深感痛心,于是认为只有儒家的道德伦常才能拯救他们的颓废,故而有“名教中自有乐地”之论。固然元康士人的“放达”源自竹林名士“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但从原因上说,此论恰是对三国以来“刑名之术”与“异化名教”的反动。《晋书》曰:“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
儒学研究|李祥俊:儒家思想中的自我的自由
就儒家思想而言,它从礼法出于天道、圣人的立场出发,肯定以纲常名教为中心的礼法的天然合理性,主张通过理智的自觉和意志的自主来抑制、改造、提升自愿,实现自我对现实礼法的认同,从而达到自我的自由。这是儒家思想中关于主观自我的自由的基本义理路径。从儒家的立场,自我对于身处其中的礼法必然是自愿的。儒家经典《中庸...
儒学谶纬化而不得人心,加之社会政治变革导致玄学产生
魏晋时代面对的核心问题是:“理想的圣人之人格究竟应该怎样?”由此而引发出“自然”与”名教”之辩。“自然”的含义不必多说,那么什么是名教呢?其实名教与儒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致相当于儒家推崇的“礼法”。崇礼法才能有好的名声,而好的名声是当时人特别看重的,因为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能不能做官。面...
焕发中国经典哲学的时代活力——中哲史学会2024年会纪要
刘勰娇认为王弼以会通儒道“德”论为中心,贯通“上德”与仁义礼智,为儒家强调的仁义礼智之德奠定了新的形而上学基础,并力图在社会实践中复兴儒家道德的伦理政治功用。高源聚焦“应物”“复命”两个范畴,认为王弼哲学的前提乃是维护名教。“圣人有情”论对于“应物”的强调,正是为了突出君主及名教制度在政治哲学...
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学衰落——魏晋南北朝再现“百家争鸣”?
魏晋南北朝的学术思潮和玄学思潮来说,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改革、发展和补充儒学的愿望。他们不满意把儒学凝固化、教条化和神学化,故提出有无、体用、本末等哲学概念来论证儒家名教的合理性。他们虽然倡导玄学,实际上却在玄谈中不断渗透儒家精神,推崇孔子高于老庄,名教符合自然。
楹联里的湖南(63)丨“天下第一家”的门联,是一个湖南人写的
“名教万邦”则从地域广度上说明了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影响力(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杨朝明表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也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大约从汉代开始,儒家经典、儒学思想就走出国门,先后传入朝鲜半岛、日本以及东南亚诸国。17世纪开始,一些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传到了欧洲。这一时期,...
【文化中国行】淮河流域的道家哲学
玄学家们援儒入道,总体上通过对《老子》《庄子》《周易》等儒道经典的创造性阐释而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致力于解决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问题,从而形成继老庄道家、黄老道家之后的新道家。有的学者因为魏晋玄学儒道融合的特色,甚至认为其属于新儒家。隋唐时期,儒佛道三教盛行,儒家有韩愈、柳宗元等著名人物,道家则有成玄英、...
他死于1077年,他的思想却传到了2024年
“儒家自有名教,何事于兵?”意思是,你作为一个读书人,应该着力重振儒学,而不要想着从军博取功名。没说出来的一层意思可能是,唉,这已经过了建立军功的时代了,年轻人。临别时,范仲淹送了张载一本《中庸》,勉励他说,要下苦功夫。▲电视剧中,范仲淹赠《中庸》给张载的情节是真实的。
从儒佛道的分分合合,看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格局
在这个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为文化传播创造独特条件。佛教和希腊等外来文化进入中原,本土化道教玄学兴起,逐渐与官家儒学名教成分庭抗礼之势。各思想派别既对立又统一,在岁月流转中不断融合与吸收,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独特的思想格局。
“三苏”法治思想的渊源与影响
而与儒家正统政治文化相伴而生的,是以掌握儒学名教为长的社会主流文化精英“士”的话语权不断被扩大。秦汉时期,“士”开始由“游士”向具有宗族背景和田产支柱的“士大夫”群体转变,而后发达的科举制度则将官僚与知识分子结合起来,培育起一个集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精英于一体的掌握相当程度话语权的真正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