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单程票:基督徒为何拒绝轮回?
2.基督徒对永恒生命的渴望,与东方哲学中追求内在平和与宇宙和谐的理念虽有不同,但同样体现了人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生命意义的不懈追寻。3.当我们站在不同文化的交汇点上回望,会发现尽管路径各异,但人类对真理和美好的追求始终如一。这或许正是我们共同的人性光辉所在。在轮回与永恒之间,人类的信仰之旅如同...
张祥龙:吕斯布鲁克神秘体验论中的时间意识——永恒之物还是时间性...
第一种[谦卑]是:他[基督]愿意成为人,取得了人性,而这人性是已经被放逐、被诅咒到地狱之深的;他愿意按照他的人格性(persoenlijcheit,personality)而成为具有这种本性的人,以至于每个人,不管坏人还是好人,都可以说:基督,神的儿子,是我的兄弟。第二种谦卑是就其神圣性而言,指的是:基督选择了一位贫穷的...
全文丨文明交融论——基于突出特性与价值立场的中华文明新主张
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充分结合人民性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全民共享文明发展成果,中华文明形成了完全有别于西方文明的“以资本为中心”“资本至上”的文明融合发展方向和多维价值取向。(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
重塑组织:你的组织是什么颜色的?意识革命已经到来(插画解读)
尽管人类如今有着不同的信仰,但调查同时显示大部分的成年人都处于这一个层次:右翼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和左翼工会领袖可能几乎对所有问题都的看法极可能都是大相径庭的,但他们都可以说是同属于“顺从型-琥珀色”的意识进化。遵守规则,你就可以“活下来”并成为组织的一份子。藐视规则,你将永远的被抛弃、逐出什...
艺术与生命——从瓦列里·列德涅夫的《渴望》与《谢肉节》谈起
原标题:艺术与生命——从瓦列里·列德涅夫的《渴望》与《谢肉节》谈起作者:孙珂俄罗斯具有深厚的人文积淀与现实主义美术传统,在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俄罗斯艺术真实地反映了其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波澜壮阔的时代特征。2024年,《渴望》与《谢肉节》作为俄罗斯当代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典型,由其作者俄罗斯著名艺术教育...
黑塞:童话是揭示生命永恒意义的最佳形式
小黑塞可以随时出入这两个世界,和不同的神奇事物打交道(www.e993.com)2024年11月12日。虽然成长于非常典型的基督教家庭,东方的宗教却自然地融入了黑塞的成长中,也深刻影响了他后来的创作,比如小说《悉达多》的印度色彩就源自黑塞儿时的异域文化背景。《悉达多》,作者:[德]赫尔曼·黑塞,译者:杨武能,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8...
许多人只会用最不安分的形式表现他们对安宁的强烈渴望
许多人只会用最不安分的形式表现他们对安宁的强烈渴望悲剧作家约翰·韦伯斯特所作的《马尔菲公爵夫人》恐怖而令人心碎。该剧的故事充满了血腥。寡居的公爵夫人,因与管家秘密结婚,惹怒了她的兄弟斐迪南德公爵及主教。他们让公爵夫人受尽精神和肉体折磨后将她杀死,并掐死了她的两个儿子。最后,公爵发疯,一位曾经参与折磨...
为什么我们既渴望亲密,也渴望距离:共同体与现代社会的伦理秩序
霍弗指出,群众运动对渴望自新者号召力最大,常忽视社会的“公正”,以共同体之“爱”为名宽赦罪犯(公正被亚里士多德奉为首要美德,而爱是基督教的教义根本)。霍弗以此解释为何集体主义容易变成“流氓的庇护所”。爱是稀有的,它只可能存于亲熟者之间,任何以“爱”为名的社会理念都不是“公正”的升华,而是其颠倒...
一百年前,是谁渴望用“禁酒运动”创造一个“纯净”的美国?
反沙龙联盟与妇女基督教戒酒联盟和选举权运动的合作巧妙地实现了共赢。惠勒的策略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1919年国家禁酒法的变革性通过,以及1920年之后的《第十八修正案》的批准,禁酒由此进入美国的法律。▲1920年,随着禁酒令在美国生效,密歇根州底特律的一位居民在家中非法生产杜松子酒...
从渴望理解到封闭作品—有点“丧”的卡夫卡
奥匈帝国是1867~1918年间的一个中欧二元君主国,由匈牙利王国与奥地利王国共同组成的联盟,此时多个种族带来的多种文化的交织产生了剧烈的碰撞,作为犹太人的卡夫卡,他是不被允许信仰基督教的,他本人又对犹太教心存疑虑;他从小到大学习的都是德语,但又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捷克人,作为捷克人,他又作为奥匈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