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作家|巴金家族小说中的“家”与“城”
《家》中觉慧和高老太爷的代际冲突与20世纪20年代成都的城市化进程有关,是完全适应城市生活的青年人与由乡村进入城市后的老一辈的思想矛盾,巴金借“家”揭露了城市转型时期的思想混杂和人情隔膜;而至《憩园》,家庭成员之间的重利轻情也反映出城市生活的拜金主义、市侩主义倾向。当巴金写“城”时,百货公司、公园、...
谈谈巴金先生的《家》
此外,《家》的语言平实而深情,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能直击人心。巴金先生用质朴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故事,让读者在感受人物命运的同时,也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总之,《家》是一部反映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传统与现代、束缚与自由之间斗争的文学巨著。它通过高家三代人的不同命运,展现了...
《家》的魅力来自对一个时代的概括能力 | 巴金先生诞辰纪念
在今天,我也能听到一些老师跟学生讲这个小说写的就是巴金家里的事情,里面的大哥就是巴金的大哥,按照这样的讲法,巴金就相当于小说里的老三觉慧,好像也没有错,巴金也是从旧家庭里出来,来到上海读书求学的,《家》里面的结尾,就是觉慧离家出走的场面。李家公馆,位于成都正通顺街97号。上面的照片,就是它不同时期...
巴金为什么要反复地修改《家》?
巴金曾暗示说他的一些作品,“大的毛病是没法治好的了,小的还可以施行手术治疗。我一次一次地修改也无非想治好一些小疮小疤。”巴金此言大有深意,如果不去对读“开明本”和“全集本”,几乎无人知道《家》的“小疮小疤”与“大的毛病”,究竟是指哪些地方。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家》中的“小疮小疤”。“开明本”...
有关巴金的介绍、评论、研究资料目录索引大全(2)
有关巴金的介绍、评论、研究资料目录索引大全(2)(三)1950年——1965年
巴金超越时代的中国良心
与鲁迅、郭沫若和茅盾等人相比,巴金一生的为人作文都要“单纯”得多(www.e993.com)2024年12月18日。像他笔下的觉慧一样,他胸无城府,心灵有如蓝天一般透明;又像他的没有审视距离、也不懂得叙述游戏的小说,他的爱和恨,对人从来都不设防。家歌声像湖上的微风吹过我的心上,我的心随着它回到了我的童年,回到了我的家乡。
组图:巴金同名小说改编舞剧《家》成都上演
在昨晚的演出中,表演者用富有感染力的舞蹈语言,展现了巴金笔下大家庭的爱恨纠葛。剧中诸多的细节,比如婚丧嫁娶的习俗,当时人物的服装饰物,均还原那个年代老成都的风貌。觉新远远望着觉慧奔向“自由”,内心绝望。(王军摄)剧中觉慧和觉新。(王军摄)
巴金在“文革”中
上海东方红柴油机厂林亦平:巴金攻击列宁罪该万死上海工人革命文艺创作队边道丰:评巴金的“创作谈”中国汽车公司上海分公司陈晏:剥开觉慧的画皮,看巴金的丑恶灵魂上运五场高长才:斥巴金的反革命杂文《救救孩子》2.《风雷》,首都出版界革命造反总部、工代会人民文学出版社革命造反团编,大16开,铅印本。
《家》:不只是话剧,更是跨越时空的生命对话
觉新的忍让、善良、敦厚,没有给任何人带来一个温暖、明亮的家。觉新,觉新,不是觉醒新生,而是永远下不了“决心”。有些文学作品中把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归结于时代。觉新和觉慧的命运,巴金和兄长的命运告诉我们,时代和环境不重要,下定“决心”选择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
河南省编导制作类近三年考试真题集锦
3、本篇片头字幕开始前的一段用了什么视听语言素材,起到了什么作用?梁祝的小提琴弦乐(《梁祝》)、解说词、节目导视。音乐:片头出现了婉转悠扬的小提琴弦乐(《梁祝》)拉开了本片的序幕,交代了俞丽拿与小提琴的关系,激发了观众的观影兴趣,增强了影片的趣味性。也照应了影片的题目音乐人生---俞丽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