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看乡村题材纪录片的创新发展
从记录内容看,乡村题材纪录片聚焦乡村自然生态、特色美食、人文历史多,而关注乡村生产关系、产业发展、生育观念、子女教育、农民养老等社会现实问题少;从叙事方式看,仍然以格里尔逊式、直接电影、真实电影这三种叙事模式为主流[8],这也是纪录片自面世以来被纪录片制作者广泛接受和普遍使用的叙事手法,鲜有突破。在中...
佳片推介|《福佑之地》《一百个季节》:虚构、幽灵/戏剧与纪录片的...
极致的情感会拓展我们对于纪录片的认识,正如尼科尔斯所说的:“不必因为纪录片无法遵从于任何一个单一的定义而遗憾,也不必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定义能够涵盖所有的纪录片类型而伤感。恰恰相反,我们应该把这种流变不居视为一种值得庆祝的特质。它赋予了纪录片一种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形式,模糊易变的边界是成长与活力的...
21世纪以来历史题材纪录片中国话语的主体性建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苏联“形象化政论”和英国格里尔逊对于纪录片社会教育功能的影响,“画面+解说”的模式为中国纪录片广泛采纳。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9年,《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外合拍的新模式,促成了中外纪录片在技术、观念、文化等方面的直接交流。之后,弗拉哈迪、维尔托夫、伊文思等西方纪录片导演极具...
回归纪录片生命本质,这场大会为“纪实创作”与“真实再现”正本清源
三种模式各有优长:格里尔逊模式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导演意图,直接电影模式可以更好隐藏作者,真实电影模式便于表达内心。当下业内还存在一种误区,认为专题片和纪录片是两回事,其实并非如此。国内所说的专题片这种形式正是纪录片的格里尔逊模式。专题片是最基本的纪录片形式,当前全世界三分之二的纪录片都是用这种方式生...
20部典藏纪录片,带你看遍世界的各个神秘角落
传统意义上认为: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今天,为大家推荐的20部经典纪录片,是近些年来划时代的杰作,它们有关注人们永恒的话题,也有关注向外探索的世界。
用有新意的纪录片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但是,这不意味着对历史的绝对还原,正如英国纪录片学派创始人约翰·格里尔逊所说,纪录片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其中的创造空间,便是纪录片艺术性的重要来源。在这个意义上,时代视野、现实精神、人文情怀是用纪录片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立足点,也是国产纪录片在讲述历史文化时施展创意、开拓创新的必要前提。那些给观众...
真实记录·艺术表达·融媒传播——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三要素
我们相信,“纪录片的话语从来都不是客观的,不是一种无中介的表达”。纵观纪录片的发展,从格里尔逊到梅索斯兄弟,从戏剧美学到纪实美学,纪录片的形式与美学始终是开放的、发展的。具体而言,纪录片是一种借助现实来传达观点与声音的修辞话语。最直观的体现,便是一部影片的拍摄技巧、影像风格,以及其中对视听符号的...
下一个10W+爆款纪录片,会讲述什么样的中国故事?
在纪录片的开端中,被称为纪录电影先驱的约翰·格里尔逊的贡献功不可没。他不但首次提出并使用了“纪录片”的概念,而且在1929年发起的英国纪录电影潮流,成为纪录电影的第一大学派。1929年,格里尔逊拍摄了表现渔民在公海捕鱼的纪录片《漂网渔船》。《漂网渔船》不仅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而且对纪录片的创作也...
反问常识|纪录片实验室征案
为“纪录片”这个类型命名的英国导演约翰·格里尔逊(JohnGrierson)曾说,纪录片应当是“创造性地处理现实”;而在第76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影片《宇宙建筑师》(Architecton)的全球首映上,导演维克多·科萨科夫斯基也谈及:“纪录片不只是新闻(journalism),而是电影(cinema)。”这则感言重申了一个常被忽略的重要观点:纪...
美食类微纪录片:以视听体验打开情感叙事
它应当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这是英国纪录片导演格里尔逊对纪录片的定义。据此,“画面+解说”成为了纪录片在视听方面的两大主要板块。近些年,美食类微纪录片在内容上不断丰富,制作上愈显巧思,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诸如《早餐中国》《沸腾吧火锅》《人生一串》等美食类纪录片,以一种全新样貌切合着新时代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