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精神论(110) 何谓良知良能
当然,良知良能也是有个体差异的,生活中有的人数学能力强,有的人语言能力强,有的人善画,有的人善跑,等等,除了后天的训练外,先天系统功能上的差异也是有的。孟子以后,有的思想家讲良知良能,仿佛圣人生而知之,天文地理无不知晓,那是误解了功能和因功能而导致的结果,是错误的。因此,王阳明讲“致良知”,同时还讲...
阳明心学说什么?
他说,“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传习录》)王阳明晚年从绍兴越城赴两广平叛之前,还在伯府第门前的天泉桥上为弟子们留下了“良知四句教”,史称“天泉证道”。“四句教”是王阳明对自己的心学所作的最后总结和“判教”——“无善无恶心之...
傅锡洪 | 即用是体:宋明儒学视野中王阳明“良知”的意义
晚明东林学派儒者顾泾阳即指出:“谓之不思不勉,尚未必便是善。”[36]日本德川时代的儒者中井履轩(1732—1817)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只是他认为“良”仅仅包含了不学不虑的意思,而不具有善的、好的的意思,其理解是不完整的:“良,唯谓其出于天真,而未杂人为而已……夫儿之衔乳求食,知人之喜愠,亦皆良知良能矣...
《孟子》精神论(112)|君子视为性命的追求
君子所视为性命的东西,就是那从根源于心的良知良能所生发出来的仁义礼智。它体现出的神色纯和温润,表现在脸面上,反映在肩背上,作用于手足四肢上,手足四肢一有动作不必说话别人就一目了然。”与外王相比,孟子更重视内圣。这就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本立而道生。因此,与扩大土地、增加...
见地| 挖掘“孝”的真义
孝弟是人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知良能,不学不虑是自然之意。先秦儒家典籍中虽不言“真”字,但儒家言“天”即在言“真”,俗语言“天真”,天所生即是真,没有什么能够比“天”的存在更加真实。《中庸》“天命之谓性”,天所赋即是人之真性。《孝经》言:“父子之道天性。”天性即真性。父母与子女间的...
【学习身边的榜样】走近华北电力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六)
动力工程系氢能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党支部:清风高节堪作则,良知良能可立心氢能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党支部,隶属于动力工程系党委,共有师生党员8名(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党支部紧密围绕强化思想引领、规范组织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凝练实践品牌、优化考核激励五项重点任务,立足“七个有力”,凝练立德、立言、立功、立心“四立”工作机制,着力打造“...
投资人如何透过表面言行洞察人心?《论语》中的观人之道 | 泉果...
“观其所由”:即使某人做了好事,如果他的动机不纯,那也不能被称为君子。如果一个人做好事单纯是为了自身利益,那我们就不能简单地根据他的行为来判断他;即使某人做了坏事,也不能简单判断他是一个坏人,他可能是受人欺瞒或者无心之失;“察其所安”:人就是这样复杂的存在,即使他觉得应该这样做,心里可能也是不...
阳明心学主要命题的现代诠释|天地|私欲|良能|王守仁_网易订阅
此中,心之良知良能居于本体的地位,王阳明谓之为“知行本体”。而他所批评的知行二分,并不是说意识认知与身体行动相脱节,而是说作为知行本体的良知良能为私欲所遮蔽,“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人若是落入私欲之中,那他即使拥有再多的孝之知识,也无法让他有孝之真切行动。故而,王阳明对“知行合一...
这些基因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得以生存、发展的内在原因,也是能够迎接...
礼义文化以维护家国秩序为目的,故而强调社会身份的差别,为了超越礼义的差别性、强制性,中国文化又产生了仁义的思想理念,希望提升人类普遍具有的内在道德情感、相互感通的良知良能,建立一个人人相爱的和谐共同体。仁爱是从礼乐文化中衍生出来、服务于礼乐的价值序列,但是仁义形成之后,就成为又一种新的思想理念。
葛蕴作巫山高爱其飘逸因亦作两篇
·繫辞下》:“变化云为,吉事有祥。”孔颖达疏:“或口之所云,或身之所为也。”晋葛洪《抱朴子·刺骄》:“口习丑言,身行弊事,凡所云为,使人不忍论也。”宋司马光《上皇帝疏》:“举措云为,不可不慎。”清李颙《四书反身录·中庸》:“能慎其所习,而先立乎其大,不移不夺,动静云为,惟依良知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