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苏辙:与君世世为兄弟
苏轼二十岁时,学业初成,父亲便将指导弟弟的重任交付给他。对于才气飞扬的哥哥,苏辙终其一生都充满了敬重与仰慕,他说:“抚我则兄,诲我则师(他既是我的哥哥,又是我的老师,他爱护我,教导我)。”并常常感叹自己资质鲁钝,凭借父兄的影响力才得以闻名于世,因此深感惭愧。苏轼却觉得弟弟各方面都比自己更加优秀。...
陈持平:我画我说苏轼和他的「明月几时有」——赏析
子由就是他的弟弟苏辙(1039-1112)(字子由)。这时候他们的父亲苏洵(1009-1066)和母亲程氏(1010-1057)已经仙逝多年,苏氏一家只剩下苏轼苏辙兄弟两人。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苏东坡当然会在这个皓月当空,银辉洒地的中秋佳节,非常想念他唯一的亲人就是他的弟弟子由(苏辙)。在熙宁九年(1076),苏轼已经...
苏轼:父是学霸还鸡娃,弟是捞哥狂人,三妻妾爱他如命,儿是天才
父亲教授学问,弟弟陪读,他们仨,等于直接就组成了一个小型私塾,且这个私塾的读书氛围还比普通的私塾好上几倍。如此苏轼,能不幸福吗?后来苏轼无论怎样被贬,他的弟弟苏辙也总是和他站在一起,且上演了几十年的“疯狂捞哥哥”戏码。关键,普通的兄弟情义,最怕的不是“共患难”,而是“同处一个屋檐下”,尤其是婚...
范仲淹:那个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河南人和他为天地立心的朋友
张载15岁那年,父亲在任上病故,是他带着年仅5岁的弟弟张戬与母亲一起,护送父柩越巴山,奔汉中,至陕西眉县横渠,在盘缠用尽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将父亲葬于横渠南大振谷迷狐岭上,并定居横渠。52岁的范仲淹是那个时期文武双全,赫赫有名的人物,他说话是很有分量的,张载自然听得入脑入心,他接过范仲淹赠送的《中庸》就...
苏轼:一生17次失宠、遭贬,却始终未丧命?朝廷有个二把手弟弟!
苏轼仅比弟弟苏辙大了两岁,古代,从来长兄如父,按理,应该是哥哥照顾弟弟。他们的父亲苏洵最初的构想里,也是让哥哥去照拂弟弟。也因此,苏洵在为两个儿子取名字的时候,就颇费了一番心思。哥哥名字里的“轼”指的是马车上用作扶手的横木;而弟弟名字里的“辙”,则是指马车碾过留下的车轮印子。
苏轼与冤屈的弟弟三
他并无异心,诚心请陛下慈准(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然而,赵煦并不轻易松口,仍旧戏谑地说:“苏辙,你这官微言轻,要请罪得早些。天子之言,岂容易收回?你这个官位小,一不小心还会一并被贬。不过,不久前朕曾提及,尚书右丞一职现有空缺。当时你推辞了,若你能考虑接任,关于苏轼的事,朕也会三思而后行。毕竟,你也不愿...
...??经典围读会》长江季回归,梁家辉、保剑锋、华宵一含泪读苏轼
1059年,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首过宜宾,意气高昂,在浩浩长江之上留下舟中抚琴、饮酒赋诗的和美图景。正是在这里,他写下人生第一首佳作《牛口见月》,“山川同一色,浩若涉大荒”,以对自然美景、广阔天地的敬畏与感叹,映射出其对人生的初步理解与感悟。然而,待苏轼再过宜宾,已是母亲程氏与父亲苏洵去世,回川...
苏轼诗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趣味
苏诗中流传至今的最早一批作品,写于南行途中。嘉祐四年(1059)十月,他在家乡眉山为母亲程氏服完丧之后,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等一起经水路到江陵,再由江陵到汴京。这一路历时既久,心情也轻松,父子三人写了一百多篇诗文,编成一部《南行集》,这是二苏编辑的苏氏父子三人仅有的一部诗文合集。
做苏东坡的弟弟是啥体验?为捞哥哥一路干到宰相,苏辙:我太难了
某一日深夜,苏辙接到了苏轼的书信。在昏暗的灯光下,他辨认着那熟悉的字迹。苏轼在信中写道:“弟弟,此番困境虽艰,但心存坦荡。但愿你勿为我过于忧虑。”苏辙紧握着信件,眼中闪烁着坚定与决心的光芒。他轻声回应道:“兄长,您的心志我深知,但我绝不会放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苏辙开始频繁出入朝堂,与...
苏轼15首宋诗:洞悉一生为人处世的哲学,选出你最喜欢的一首
到处都有青山,我死后葬在哪里都不重要,只是他年风雨之夜,弟弟你会因思念我而伤怀。你们今生有幸成为兄弟,更要和你预定下一生,来世我们再结未了因缘,再续我们的兄弟情缘。世人都知苏轼苏辙兄弟情深,古人有言,鸟将至死,其鸣也哀;人将至死,其言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