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抗战·九一八前传日俄争夺东北二十年_中国近代史频道_凤凰网
接下来十余年间中日俄在东北大地上的角力如何向着九一八事变发展,我们下期《重读抗战》继续解读。
中日关系要扶正压邪_观点中国
而其后,日本军国主义则发动“九一八事变”,利用满汉矛盾,在东北扶植起“满洲国”,先分裂中国,再于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琉球被美军占领托管了约20年。中国则因国共分裂,打内战,海峡天隔一方,作为二战的战胜国却大而不强、胜而未统,没能实际控制钓鱼岛。20世纪60年代,中国大陆陷入“文革...
九一八事变前后日寇和汉奸在东北的阴谋活动
九一八事变以前,我还在辽宁省政府兼了一个咨议的名义。因此,我同日本军政各界人物和东北方面的臧式毅、于冲汉、袁金凯等亲日分子皆有联系。事变以后,辽宁出现了"奉天地方维持委员会"的汉奸政权,我当时任这个伪组织的秘书,后来又在伪满洲国历任国务院秘书、黑河省省长、滨江省省长等伪职。下面所写的,都是我在九...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知识界对日本移民东北的关注与思考
对于日本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为向东北移民,所打出的“人口过剩”与“粮食短缺”的旗号,编著有《“九·一八”后国难痛史》的陈觉即指出,据1931年政治家年鉴的统计调查,1930年日本本部的人口密度为423,同一时期,中国江苏的人口密度为896、浙江为657、山东为614,“是以中国人口较日本为尤密,亟需满洲以为救济,日人竟乃...
期刊荐读 | 美国外交官和九一八事变初期美国的应对
内容摘要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散布在事变发生地中国、策源地日本、舆论中心国联的美国外交官迅速依托个人对局势的认识和获取的信息做出判断,其观点在华盛顿交汇,美国决定置身事外,促成中日直接谈判。其后因中国民族情绪失控可能致使事态扩大,且涉及美国利益的沈阳电台遭到破坏,美国一改前态,主动派遣观察员进入东北调查真相。不...
为什么是“十四年抗战”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武力入侵中国,独占中国东北并逐步向山海关内进逼,企图把中国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有份的半殖民地状态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状态,从而加深了日本与其他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也使得日本和中国的矛盾在各帝国主义与中国的矛盾中突出出来,中日矛盾迅速成为中国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抗日救亡...
九一八后日本占领东北,苏联为何毫无反应,又导致了什么后果?
“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以后,斯大林虽然对日本的行动有所怀疑,但是很快就作出了“不干涉,不中立”的对外政策。尽管斯大林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是苏联的两份报纸还是显示了前后矛盾。其中一位坚定地与日本对抗,而另外一位为了不得罪日本而选择了较为缓和的方式。斯大林“不干预”的方针与苏联两份报纸之间...
原创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日停战谈判史,忍辱待时
九一八事变之后,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国民政府对日本发起经济战,外交战和宣传战。其中经济战,国民政府主要号召国内外华人华侨抵制日货。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成为对日经济战的主战场。这沉重的打击了日本对华贸易。日本政府决定在上海挑起新的事端,以威逼南京国民政府承认日军侵占东三省,并取消对日经济战和...
王春林 | 九一八事变中的张学良财产送还事件
《九一八事变中的张学良财产送还事件》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随即占领了沈阳城,进而公然抢夺各机关及要人的财物。其中张学良的财产尤为引人注目。它既反映了日军的残暴,又折射了东北要人的义利之辨。既往九一八事变研究多关注国民政府和张学良对日本侵略的应对以及中日两国间的博弈,对日军掠夺的研究多集中在金融机构以及...
毛泽东与天津
1935年12月,针对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国内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的形势,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倾向,深刻阐述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主张。1936年春,党中央和毛泽东委派刘少奇到天津主持北方局工作,系统批判国民党统治区工作中的“左”倾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错误,贯彻执行党的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