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山医院将协助印尼培养心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医生
澎湃新闻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获悉,在该院主办的亚洲医学周暨亚洲医学创新与发展论坛上,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卓越创新中心”及印度尼西亚卫生部心脑血管介入专科医师培训等重要项目正式启动。首批参与培训的印尼心内科医生来到现场参会。据中山医院介绍,今后该院将协助印尼卫生部培养心内科、神经内科、肿瘤内科医...
涵盖心肌病、胆管癌、胃癌、结肠癌等!中山医院“医生科学家”10项...
智慧型现代化医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名誉院长樊嘉院士介绍说,作为全国首个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单位,医院始终大力鼓励医务人员于临床工作中积极开展发明创造,全力以赴培养“医生发明家”与“医生科学家”。
专访中山医院原院长杨秉辉:86岁仍在运营公号,劝大家少吃味精酱菜
有人说,业余从事医学科普最早、投入精力最多、时间跨度最长的临床医生,恐怕非杨秉辉莫属。国庆前夕,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了杨秉辉,听他讲述从医60年的经历,和50多年科普心得。人物小传:杨秉辉,男,1938年出生,我国肝肿瘤内科的知名专家,196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1984年任中山医院副...
我心中的“好医生”——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心内科刘海波
我作为一名医生的核心理念是打造与上海市区三甲医院同质化的诊疗技术,让青浦老百姓能在家门口看好心血管疾病。正是因为我们通过打造精湛的医疗技术,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都能在我们医院得到有效的诊治,现在越来越多的青浦老百姓选择在家门口、在我们医院就医。因此我们学科的出院人次2023年同比2019年增长250%,手术人次同比...
上海中山医院一55岁医生辞世,照片流出,一细节暗藏死因真相
3月19日,医学界传来噩耗,网传上海中山医院一知名医生突然去世,年仅55岁。消息不胫而走后,很多人都感到震惊、痛心和难以接受。据悉,去世的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陈雪华医生,去世时间是3月16日。消息披露后,有媒体记者立即与中山医院取得联系,求证此事。一名工作人员证实了陈雪华去世的消息,但...
2024进博会 | 多层次保障助力新生论坛暨多元生态合作仪式盛大召开...
片中的主人公,肺癌患者代表奚叔叔及其主治医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张勇教授,淋巴瘤患者代表周女士的主治医生王教授,以及血友病患者家属代表袁女士齐聚会议现场,进一步分享了他们的故事,传递了在医疗保障体系下重获新生的患者们的真实心声(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奚叔叔回忆起被诊断为肺癌时的心情,感到无比焦虑和无助,既...
做科普,也是“治病”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深耕医学科普20多年,被...
2017年,他牵头多家医疗机构在中山医院联合成立国内首个中国医学传播智库。2018年,他又领衔成立国内第一家医学科普研究所——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推动科普纳入医院绩效考核和高级职称评价的政策出台。“当前,我们还面临不少问题。比如,很多医生经研究生阶段教育觉得自己水平很高,但和患者沟通时往往很吃力,‘不会说话...
专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治医师刘明:中国慢性病...
第一,健康管理体系中人群基数庞大,每个大医院每年有十几万体检人群,需要一定科技手段辅助管理。第二,健康管理过程中,患者通常不在医院,无法与医生面对面诊疗,医生需要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患者交互。所以,不能用传统医疗理念去理解健康管理,需要互联网、人工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技术等帮助,社会、企业、医生、个人等多方...
中山医院援藏医疗队:为高原群众送去更好的医疗救助
听到孙太伟的话,病人连连道谢,他们相信上海医生的诊断,全家心里悬着的石头都放下了。“群众对我们的信任,让我确实感受到了上海医生、中山医院的医生在岗巴县的‘品牌’。”孙太伟感慨。切实提高医疗能力,还需要本地医生的成长。在岗巴,医疗队不仅仅在一线参与各种疾病救治,还开展了多项技术教学,希望能真正打造一支“...
“走进一扇门,什么都有了”——中山医院这个“小众”门诊藏着“大...
2018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的指导下,程蕾蕾牵头率先开设了华东地区首个肿瘤心脏病多学科联合门诊。葛均波院士指导推进肿瘤心脏病MDT诊疗开设肿瘤心脏病学MDT门诊是一个新的尝试,与现有的专科诊疗流程相比,更加体现“以人为本”。在程蕾蕾看来,合并多种疾病的人不必分头挂号看多个医生,而是不同专科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