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传统民居建筑——浓郁的地区特色
口袋房:满族人的传统民居,通常由三到五间房间组成,坐北朝南,大多东边开门,形如口袋,因此得名“口袋房”。西侧是卧室,筑有南、北、西三面火炕,称为“万字炕”。西炕很窄,严格来讲应称“火墙”,上方为供神供祖之处。墙外,高出房檐的烟囱好似从地面长出来一样。地窨子:最早是指赫哲族人在冬季寒冷时居住的...
文化语言学视野下的满语地名研究
满族世居东北,属北温带北部,气候寒冷,在这一特定条件下,经历了地穴式建筑、半地穴式建筑和地上建筑三个阶段的满族民居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且极具民族气息。久而久之,满族民居建筑中的一些重要元素被吸纳进满语地名中去,反映出满族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和满族民俗文化的绚丽多彩。满族民居建筑是满语地名命名的一个重要参考...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山乡巨变|黑土地上初心滚烫——为了那份印在...
“总书记关心赫哲族群众,赫哲族群众跟共产党就是亲。”王海珠回忆道,总书记在看望赫哲族群众时强调:“在祖国大家庭里,56个民族是亲兄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我们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到就要做到,今后党和政府还会关心支持大家。”说起这几年的变化,王海珠嘴角上扬,脸色洋溢着...
被“尔滨”从深山里拉出来的民族,究竟是什么来头
其实,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还有一群赫哲族。赫哲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也有观点认为应归入那乃次语支),所以它和鄂伦春和鄂温克可以说都是通古斯系的兄弟,只不过是“表亲”。虽是表亲,赫哲族却不像这些兄弟一样生活在大兴安岭,而是居住在接近中国最东边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合围处。赫哲族具体...
乌苏里江边赫哲人唱新歌
自传统渔业捕捞向渔农并重转变,进而发展至旅游产业引领、多业并行的飞跃式进步;从最初的地窨子、马架子到泥草房、砖瓦房再到二层楼、花园式民居,自来水、抽水马桶、地热取暖的普及,居住条件持续优化……在当今乌苏里江的渔船上,赫哲族人不仅从事捕鱼活动,更是在传承一种精神,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
同江 赫哲乡多业并举谋发展 赫哲人美满幸福踏歌行
在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赫哲部落渔猎体验区文旅综合体项目施工现场,八岔赫哲族乡党委组织委员荆锐介绍:“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9552平方米,建筑面积3994.74平方米(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室内共两层,一层为赫哲族渔猎文化展示馆,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再现赫哲族人民在党的关怀下兴边富民、生活巨变;二层为赫哲族文化嘉年华,通过现代游乐产品与赫哲族...
东北冰雪故事③| 冬捕、滑雪、鱼皮衣,这里有神秘的赫哲族
随着自媒体时代发展,根据大众的兴趣,建设瞄准的路径也在改变。比如街津口赫哲旅游度假区内,目前正在打造具有赫哲族元素的客栈,我们把它叫做“木刻楞”,是一种特色的木制传统民居,另外我们还筹划建设“赫哲族美食一条街”。我们还制作推出了赫哲族伊玛堪歌舞剧《拉哈苏苏》,以通过通俗易懂的故事让大家了解赫哲族历史。
穿越中国东极,探访素有“鱼皮部落”之称的赫哲族,漫游美丽三江
赫哲族素以三江为家,渔猎为主,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黑龙江南岸的街津山脚下,有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小村庄。它就是街津口赫哲民族文化村,一座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的村落。100多座赫哲族特色的民居依山傍水而建,500多位赫哲族人生活在这个宛如是童话世界的村庄里。
民居| 撮罗子
民居|撮罗子“撮罗子”又称“斜仁柱”或“撮罗昂库”,鄂伦春语意为“木杆房屋”。撮罗子是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东北狩猎和游牧民族游猎时期居住的一种圆锥形“房子”。“撮罗”是“尖”,“昂库”是“窝棚”,这是赫哲人的叫法。“斜仁”是“木杆”,“柱”是“屋子”,这是鄂伦春、鄂温克人的叫法。把两种...
从“救命鱼”到“致富鱼” ——一条鱼见证赫哲族变迁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世居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因地处祖国东方,被称为“守望太阳的民族”。新中国成立前仅存300余人,如今总人口超过5000人,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市和抚远市等地。很多人了解这个民族,是通过那首耳熟能详的《乌苏里船歌》,歌中这样唱着: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