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上的颜真卿苏轼书法,从潇湘来到北京
两百多年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书写下这段文字,南宋后墨迹被镌刻于碑上。《荔子碑》上石后,凭借“柳事韩文苏书”而享有“三绝”之誉,为苏轼书作中的名品。柳宗元、韩愈、苏轼三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同属“唐宋八大家”,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坚,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现存此碑为清同治五年(公元...
苏轼书法大家都在关注的一点
苏东坡的书法,其实包含了小楷和中楷,也有相当多的大楷。苏东坡楷书(字径约8-12厘米),著有《表忠观碑》、《宸奎阁碑》、《丰乐亭记》、《醉翁亭记》、《罗池庙迎享送神诗碑》(亦名《荔子丹碑》)、《颍州西湖听琴》、《过都昌县诗帖》,这些都是出自宋拓郁的孤台书法残本,今日有幸看到如此多的苏东坡楷书...
王安石的书法写成这个鬼样子,苏轼、米芾为啥还要吹捧他?
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局部苏轼评价王安石的书法“无法之法,然不可学”,说的就是他这种超越常规、自成一体的风格。米芾说他学杨凝式,也是看到了二人书法中那份不受拘束、追求个性的相似之处。王安石传世书法作品稀少,但每一件都是精品。《过从帖》和《楞严经旨要卷》都是国宝级遗产,它们不仅展现了王安...
“尚意”书风:苏轼书法艺术的核心价值
苏轼书迹中体现的自然书写状态:在苏轼的诸多书作中,《黄州寒食帖》堪称“天然之趣”的典范。此帖笔法看似随意却蕴含深意,字形大小错落,布局疏密有致,无一不透露出书写的自由与洒脱。苏轼在逆境中挥毫,将个人情感与生活际遇直接诉诸笔端,其书法的每一笔都仿佛是心性的自然流淌,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B.笔...
苏轼的书法“刚健含婀娜”而米芾则提倡自然率真和变化
苏轼的书法理论散见在他的诗文之中,黄庭坚《山谷题跋》基本上道出了东坡的书法特征及其学书发展的过程。“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杨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似柳诚悬。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
苏轼书法真迹将展:东坡不老,再回琼岛
此外还有宋徽宗御笔行书《蔡行敕卷》、雍正皇帝御笔1件,乾隆皇帝御笔书法3件,宋拓《群玉堂苏帖》1册(一级文物,首次展出),曾巩抄手石砚,“雪堂”款端石抄手砚(一级文物),《苏轼书献蚝帖册》以及徐渭、沈度、钱榖、祝枝山、孙克弘、纪晓岚、郑板桥、罗大观、张照、刘墉、包世臣、翁方纲、杨守敬、张大千、陈半...
南博“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特展换展上新,多幅珍贵宋元...
苏轼是北宋人,朱熹是南宋人。专家介绍,对于苏轼的书法,朱熹的态度是“先抑后扬”。在淳熙三年(1176)以前,朱熹对苏轼书法以批评为主,言辞激烈,甚至有“字被苏、黄胡乱写坏了”的言论。淳熙三年之后,朱熹对苏轼的态度却发生180度的转变,他在一系列题跋和题记中,对苏轼其学、其人、其文和其书给予极大的宽容,...
南京博物院推出年度重磅大展,在“无尽藏”中感悟苏轼书画精神
展览以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与实践为主旨,梳理其对后世中国书画发展的深远影响,用此线索串联起中国书画从宋代一直到清末的名家名作。“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博大精深,所列篇章主题之间都是相互融通的。”庞鸥介绍,展览分为绘画和书法两大部分,绘画部分包含“达心适意”“写形传神”“诗歌绘画”三个篇...
苏轼书画精神的千年共鸣
治平帖(书法)苏轼(宋代)????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在不同的境遇里与苏轼相遇。他是宋词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是杰出的文学家,其书画理论与实践对中国书画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意义与影响。????南京博物院的“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展览(下文简称:“无尽藏展”)有别于目前国内其他与苏轼相关的“主题文...
“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展
“晚上来南博观展的年轻人很多,我想这就是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来自南通的游客张晓表示,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苏轼的书法作品真迹,感到十分惊叹,就像是穿越到古代进行一场深度对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