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的由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战略转移,踏上漫漫长征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为“马背上的共和国”。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党中央在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改国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人民”在国名中再次回归,扩大了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1936年5月5...
李久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1935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瓦窑堡会议上作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1936年5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明确放弃“反蒋抗日”口号,向国民党提出“联合抗...
他们,最早把长征告诉世界
“文化大革命”中,长征的叙事受到了“左”的干扰,出现了搞“个人崇拜”的不良文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长征的历史叙述再次发生重大变化。1979年12月,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中文重译本《西行漫记》第一次公开出版;1986年,在中央领导的支持下,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由解放...
【红色文化】长征与新长征——对党的文献中“长征”概念演变情况...
同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长征的重大意义作了详细阐述:“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
【遇见??灵寿】浅析灵寿抗大历史的几个问题
其中,二分校先遣队600余人,由大队长詹才芳、政委李中权率领,于1938年12月22日自瓦窑堡出发,挺进晋察冀,1939年1月中旬到达陈庄以西的女东庄、女庄、牛庄驻地;二分校第一梯队1500余人,由校长陈伯钧、政治部副主任张平凯率领,亦于1938年12月22日自延安、蟠龙出发,沿着先遣队的行军路线挺进晋察冀,1939年1月28日...
中央党校少数民族班的由来
1935年10月,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中央党校前身)教工人员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并于11月10日进驻瓦窑堡(www.e993.com)2024年11月2日。中央决定,立即恢复党校,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与中共陕北特委党校合并,首次定名为“中共中央党校”,董必武担任校长。1936年6月,党校随中央机关转移到保安县,在保安办学期间设置了高...
【迎百年华诞·忆红色历史】每日一典
迎百年华诞·忆红色历史每日一典瓦窑堡会议随着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的新形势。中共中央有必要对整个形势作出分析,制定出适合新情况的完整的政治路线和战略方针。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西安定县(今子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即瓦窑堡会议...
统战知识|统一战线概念的由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一切抗日阶级和阶层的广泛联盟。1935年12月1日,毛泽东在给张闻天的信中提出,尽快建立“反蒋抗日统一战线”。12月27日,在瓦窑堡会议上,毛泽东向党内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第一次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概念。
海外统战工作的由来
同年12月,瓦窑堡会议提出要采取“积极保护华侨的政策”,并表示“欢迎华侨资本家到苏区发展工业”。1938年10月,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指出,要“保护华侨利益,并经过华侨的努力推进各国反日援华运动”。1940年,为加强对侨胞的宣传和联系,在延安成立了“延安华侨救国会”。当时,中共中央先是设立了海外工作小组,后又...
“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的称谓由来及消失过程
从1934年起至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根据当时国内形势进行战略转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在陕北的瓦窑堡,中国共产党举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我党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七七事变”后,根据我党与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8月25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