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严嵩为什么追问胡宗宪赵贞吉有没有借粮给他?
严嵩想到的是,劝胡宗宪把剿倭的大事完成后,也跟着严嵩退了,就是最好的结局。如果赵贞吉是因为有徐阶书信主动借粮,那就说明清流做事仍有余地,他们连严嵩都不会往死里搞,对胡宗宪那自然还能让他接着做官。严嵩想不到的是清流内部,也是各人有各人的主意,赵贞吉当着胡宗宪的面说,两面都给他来信,不让他借粮。
《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帝倒严为什么不把胡宗宪摘出来?
嘉靖这么做,是要逼着胡宗宪和严嵩切割。胡宗宪扛着东南,嘉靖要试探他的态度。不能因为倒严,影响了抗倭的大局。嘉靖逼问胡宗宪浙江决口的原因,胡宗宪没有办法,他不能直接为老师严嵩开脱,胡宗宪只从大局着眼,试图以嘉靖的眼光来分析问题。不是他胡宗宪不愿意彻查严党,而是时局不容许彻查;至于严党贪墨到底是谁在贪...
《大明王朝1566》严党胡宗宪和清流赵贞吉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但是两派官员还是有些私交的,比如胡宗宪和赵贞吉是朋友,20多年前一起谈论阳明心学,之后两人分属不同阵营,在别人眼里,胡宗宪是严党的柱石,赵贞吉则是清流后起之秀。剧中两人见面,通过交谈,可以看到两人之间的不同立场,以及做事的态度。最终两人走向了不同的方向。道不同胡宗宪在剧中是一个综合能力最强的,文武双...
《大明王朝1566》:嘉靖查办严嵩,胡宗宪的态度才是关键!
在倒严这场事关大明政坛格局的关键行动中,胡宗宪的态度尤为重要。对于嘉靖而言,最好的局面是胡宗宪反戈一击,加入倒严的阵营;中性的局面是胡宗宪保持沉默,不表态、不干预;最差的局面是胡宗宪冥顽不灵,坚持站队严嵩。保证胡宗宪不公开反对、暗中支持严嵩,这就是倒严的基本前提。事实上,在鄢懋卿巡盐之前,胡宗宪的...
《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胡宗宪宁愿前线作战,也不愿改稻为桑?
在《大明王朝1566》中,改稻为桑是严党力推的国策。为了弥补巨亏的国库,严嵩父子提出了改稻为桑、出口创汇的思路。再美好的设想,总是敌不过无限的欲望。严阁老的出发点很好,但是改稻为桑的国策刚刚落到浙江,就唤醒了郑泌昌、何茂才等一帮硕鼠的肌肉记忆。
《大明王朝1566》:海瑞连问3个问题,胡宗宪为什么都不回答?
胡宗宪直言,“我无法答你”,单方面结束了这个问题(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将沈一石的家产卖给胡宗宪的亲戚,这是杨金水向宫里请示汇报过的事情,是嘉靖亲自拍板定夺的。对此,胡宗宪即使不知道个中细节,但是对背后的缘由却是一清二楚。所以,他对海瑞说的是“我无法答你”。海瑞的第二个问题是这样的。“今年五月九个县闸口决堤,部堂...
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为何引起观众反感?
《大明王朝1566》剧中的海瑞和历史上海瑞并非完全一样,也并非完人,身上虽然有着着正直、智慧等优点,但也有固执,愚孝。比如对家里照顾不周、对母亲有愚孝之嫌等等,在为官方面,过于刚硬会惹上级不快等。观众对这样一心为民的好官,反而有一些反感,这是为什么?
《大明王朝1566》严嵩为什么要让自己的蠢儿子,在朝廷一错再错?
从朝堂利益得失的角度,严嵩做了很多自相矛盾的决定,改稻为桑他明明赞同胡宗宪的提议分三年完成,但最后还是同意了儿子严世蕃的议案。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是父子,当中有着血脉关系,这是他无法割舍的,无法改变的。父亲的困境剧中的几对父子都有相同的困境,父亲精明过人,对待儿子做错事,也没有什么办法。即使是...
《大明王朝1566》人物的真实历史结局
至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在朝野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嘉靖帝不得不将严世蕃与罗龙文一并正法,从严家中搜获巨额家财。二人被处以极刑,终年五十三岁。而胡宗宪亦在牢狱之灾中自尽身亡,年仅五十三岁。此乃权力斗争带来的一场浩劫,冤狱横生,朝局大乱。嘉靖帝虽已做出正确决断,但已有些力不从心之态。朝纲日非,皇威日减...
《大明王朝1566》播出15年,演员们集体爆红,只有1位口碑崩塌
毫无疑问,《大明王朝1566》是陈宝国演艺生涯中最出彩的作品之一。他将一个皇帝的自负、多疑、霸气等矛盾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伴君如伴虎”。而张黎导演最开始找到陈宝国时,本来想让他饰演剧中戏份最多的海瑞。奈何陈宝国看了剧本之后没相中海瑞这个角色,反而是主动选择了嘉靖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