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丨《道通为一:宋徽宗<老子>注与道家哲学》
宋徽宗之内圣是以道家为根本基础,而其外王实践则又有明显的儒家烙印,虽然他尽力从《庄子》所谓“圣人出,应帝王”的相关理念予以调和。但是,正如他在《老子》注中调适儒、道之观念一样,这种调适有其牵强之处,也未能真正解决这些不同文化体系的根本矛盾。另外,宋徽宗在《老子》注中所论及之思想,也可能并未真正...
为什么老子道家思想,比孔子儒家思想在国外受欢迎?
这种文化上的隔阂,就像一堵无形的墙,阻碍了西方人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和接受。他们甚至把孔子视为封建统治者的代言人,认为儒家思想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但是却忽略了孔子思想中关于“仁爱”“和谐”等其他思想的讨论。不过虽然他们不是很理解孔子的思想,但也不能就此断言孔子思想不适合西方世界。说到底,这文化差异哪...
世界古典学大会|裔昭印:从荷马史诗看英雄时代古希腊人的性别观念...
应当指出的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家的性别观念也不是简单划一的。有的儒家学者,例如西汉学者董仲舒,其性别观念受到了儒家和道家学说的双重影响,他的著作《春秋繁露》反映了其性别观念。董仲舒的性别观念既吸取了孔子等先秦儒家思想家的“男女有别”的思想,也受到了先秦的道家、阴阳家等在内的诸家学说的影响。他既认为...
儒学研究 | 刘洋洋:好恶、情性与人格养成——论早期儒家好恶观念...
《礼记·乐记》与荀子侧重关注群治方面的问题,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他们更加关注基于人之情性的好恶流向“情欲”而趋于“有害”的一面,并因此主张节制好恶之情的肆意伸张,以免其对社会政治秩序造成破坏,期望通过礼乐教化等制度建构的方式,使之回归于中和。简要言之,由于早期儒家非常重视人格养成的实践,因此必然会遇到...
孔子一生三次问道老子,第三次得道!儒家和道家究竟谁高谁低?
孔子主张以德入道,还传授了具体的方法;而老子则认为,人在达到人生的最高思想境界后,就应该像大自然一样,看似无为却无所不为,主宰一切而不居功。前者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后者则需要天赋异禀才能入门。先哲曾仕强说过,一个人应该先学儒家,再学道家。如果顺序反了,就会有大麻烦。因为儒家讲的是生存,每个人...
中国古典学的语境和特性
在三教争论中,儒家自居于正统,将道家和释家看成是异端,宋明新儒家往往以释道为空无,抵制声称的虚无性,重建意义和价值信仰,并寻找根源论的基础(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古典学的方法和形态的不同,所引发的正统、道统与非正统和异端的争论,是意义和信仰之争;为了调和、弥合各经典的差异性,使之井然有序和具有统一性,佛学不同宗派对各类...
中华体育精神的文化渊源与时代价值
儒家强调个人与家庭、国家之间的和谐统一,认为个人的荣辱与家族的兴衰、国家的强弱息息相关。因此,为国家争光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追求,更是对家族、对国家的忠诚与贡献。这种家国情怀为“为国争光”精神提供了深厚的道德基础。顽强拼搏精神的传统文化渊源,主要源自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和道家哲学。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主体性...
“儒家”与“道家”,争论了几千年,究竟谁对谁错?
二者的人生观立现,道家主张出世,儒家主张入世;道家主张顺其自然,儒家主张人定胜天;道家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儒家相信越努力越幸运……人生观方面的差异,就成为了儒家和道家之间的根本差异,也是儒家和道家之间一系列差异的原始基础。“世界观”就是如何看待周遭世界的对错,是在人生观基础之上对美丑善恶的...
东西问丨张风雷:中国佛教界如何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并不刻意强调佛教与中国本土思想文化的差异,而是以“泰伯祝发文身,孔子称其为至德”等典故,极力论证佛教不仅未与以儒、道为代表的中国本土的核心价值观相违背,而且是以中国古代圣人也采用的类似行为方式来践行中国本土价值观,论述佛教是在更高维度实现对孝道的遵循,即以儒家认可的古代圣人言行阐述差异的合理性,从而...
【文化中国行】淮河流域的道家哲学
关于道家哲学在中国哲学中的地位,周玉燕先生和吴德勤先生曾从文化的层面加以讨论,认为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主干地位。由于哲学是文化中最核心的东西,这意味他们实际上也认为道家哲学在中国哲学中具有主干地位。陈鼓应先生受他们启发,明确提出这个观点。更多的学者认为,道家哲学和儒家哲学以互补的方式共同占据中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