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是消费陷阱,更是一种短视
对于企业而言,利用大数据“杀熟”是短视之举。虽然短期内可能获取更多利润,但从长远看,会失去消费者的忠诚度。在信息传播迅速的今天,负面消息会迅速扩散,影响企业声誉和品牌形象。企业应秉持诚信经营的理念,合理利用大数据,将其真正用于提升服务质量,而非算计消费者。监管部门在此过程中需发挥关键作用。要加强对大...
三问“大数据杀熟”为何屡禁不止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三希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大数据杀熟”本质是一种利用信息不对称而进行的“价格歧视”行为,或称作“差异化定价”行为,屡禁不止的背后有多重原因,包括算法定价存在隐蔽性和不确定性,差异化定价“认定难”以致消费者维权难取证举证以及监管成本高、难度大,难以形成常态化监管等一系列...
【法治数读】大数据杀熟,你遇到过吗?
大数据杀熟是指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根据用户的经济状况、消费行为、浏览记录等数据,在同一时间提供商品、服务时,针对不同用户制定不同的定价策略,特别是利用老客户不愿轻易更换平台,对其收取更高费用,从而获取更高利润。大数据杀熟本质上是算法的滥用,商家利用消费者的信任以及信息不对称获取超额利益,侵害消费者权益。北...
“大数据杀熟”行为有了细化认定标准
二是明确“大数据杀熟”可能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差别待遇行为。指南明确了构成差别待遇可以考虑的因素,其中包括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基于大数据和算法,根据交易相对人的支付能力、消费偏好、使用习惯等,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关于认定交易相对人是否“条件相同”,指南特别规定,平台在交易中获取的交易相对人的隐...
“大数据杀熟”怎么看、怎么治?
“大数据杀熟”本质是何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大数据杀熟”现象是商家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市场地位优势、技术优势和信息产权优势而实施的一种差异化定价策略行为,本质上是一种价格歧视,即同样的产品或服务,对不同身份、不同位置、不同设备的用户显示出不同的价格。“大数据杀熟”之所以遭人诟病,是因为它对部分消费者群体...
治理大数据“杀熟”顽疾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促进平台经济创新发展,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未来,治理大众关注的大数据“杀熟”等平台经济顽疾,应当从多方面着手,进一步推动常态化监管。创新体制机制。监管制度的制定应立足数字经济思维,推进事前事中事后评价与反馈调节机制建设,使平台经济监管规...
大数据“杀熟”,“杀”掉的是信任
大数据“杀熟”背后,是商家对“算法”的滥用。一些商家并非依据商品本身的性质功能,而是根据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分析结果对商品定价,使处于相同交易条件下的消费者面对的价格不同。这种大数据“杀熟”行为,违背公平诚信的原则,也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从商业角度看,商家逐利可以理解,但当算法成为“算计”消费者的工具时,便...
“杀熟”屡禁不止 如何与大数据“斗智”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曾通过舆情监测手段梳理出8种大数据杀熟形式,其中包括“新老用户打折优惠信息不同”“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花式催买”“老用户比新用户价格高”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数据杀熟”背后的运作机制,主要是基于对用户消费方式的信息搜集。因此,对于用户来说,避免被杀熟,其实还是有对策...
消费者如何避免被 大数据“杀熟”?
有业内人士表示,此类现象都是“大数据杀熟”的体现。“有些平台或商家通过大数据算法,收集并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收入水平等个人信息,将同一商品或服务以不同的价格展示给不同消费者。”业内人士表示,国家法规明令禁止“大数据杀熟”,如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便明确,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
规范直播带货 治理“大数据杀熟”
“《条例》的最大亮点是对部分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明确细化规定。”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条例》对一些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问题,如完善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监管、治理“大数据杀熟”、加强预付式消费保障等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