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悔 不悲 不服(诗豪刘禹锡)
对于老病,白居易有时不免感伤,他给刘禹锡写了一首《咏老赠梦得》:“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刘禹锡作《酬乐天咏老见示》鼓励他:“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
刘禹锡的《杏园花下酬乐天见赠》用最平淡的笔调描写最凄苦的人生
刘禹锡五十七岁那年春天,终于重回京城,被朝廷任命为集贤殿学士。有一天,他与裴度、白居易等在曲江池西岸杏园聚会宴饮,相互作诗唱酬。期间,白居易作《杏园花下赠刘郎中》赠刘禹锡。刘禹锡也作了一首《杏园花下酬乐天见赠》以酬答。诗作原文如下:二十馀年作逐臣,归来还见曲江春。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总体来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刘禹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自己在贬谪生涯中的心路历程。从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到对现实境遇的感慨,再到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刘禹锡的情感表达层层递进,情感深沉而真挚。同时,刘禹锡还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
“白居易晚年心伤,刘禹锡赠诗暖心,结尾两句传唱千古!”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刘禹锡的这首“回信”写得平和委婉,简单朴实却又不失豪气,特别是最后两句哲理性很强成为了千古名句。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这首诗的前六句是刘禹锡呼应白居易的困惑,设身处地表达了人“老”体衰的看法,充分地概括了一...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
刘禹锡的这首诗,是对白居易赠诗的唱和,从诗词本身来看,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相比白居易赠诗中,所表达的对刘禹锡不公待遇的愤愤不平,其实,也是在为自己的遭遇鸣不平,号称乐天派的白居易尚且如此,更彰显了刘禹锡高尚的生活情操。
“诗豪”刘禹锡这样爱上“清慧而文”的潇湘
刘禹锡闻之,深为感动,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对于23年的宦海浮沉,刘禹锡表现得十分乐观与豁达,对未来依然充满了信心,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13句哲理诗,句句宽慰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你看那艘曾经沉没的船旁边,无数船只正扬帆起航,毫不停留;再看那棵枯败的老树前方,一片生机勃勃的新绿如海,满眼都是春天的景象。即使生活中遭遇了困境、事业陷入低谷,甚至看似一切都已走到尽头,但请相信,时间会带走伤痛,世界不会因此停止转动。
刘禹锡“莫道桑榆晚”中的“桑榆”到底何意?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政治见解和诗歌风格相似,并称“刘白”的刘禹锡和白居易是彼此难得的知音。但二人经历坎坷,天各一方。公元826年,二人在扬州第一次见面。公元836年,刘禹锡和白居易都居住在洛阳,两个人一唱一和,相得益彰。遗憾的是,此时的他们都已经白发苍苍。白居易写《咏老赠梦得》,向刘禹锡吐槽年老的不便:...
刘禹锡写诗宽慰白居易,其中两句太经典,成无数人座右铭
两人在扬州城相逢意气为君饮,白居易写下“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给刘禹锡。而刘禹锡则回赠了白居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尽显一代诗豪风范。两人有了这次见面,在之后交往变多了起来,在政坛上也同进退,晚年更是饮酒唱和,成了最好...
一千一百多年前,刘禹锡和白居易的一次相逢成就一段千古佳话
刘禹锡体悟到了白居易这位新相识的深情厚谊,他回赠了一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无愧为“诗豪”之名,他没有沉溺在自己的遭遇中无法自拔,而是在诗中表现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