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科举制度下的士人百态,批判与反思的文学巨著
1、讽刺艺术:《儒林外史》通过一系列寓言式的故事,运用讽刺手法揭示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虚伪、腐化和社会风气的败坏。例如,范进中举的故事讽刺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周进撞号钟的故事揭示了官场的黑暗;杜少卿与沈琼枝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封建礼教的束缚。2、结构独特:《儒林外史》的结构与经典小说的构造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南宋科举与徐谓礼家族兴衰
唐代科举制度不完善,也容易出现垄断名额的学术家族。比如,晚唐的苏州归氏,从咸通十年(869年)到景福元年(905年)的三十多年间,出了五位状元,分别为归仁绍、归仁泽、归黯、归佾和归系,其中归仁绍与归仁泽是兄弟,归黯是归仁泽子,归佾与归系是归仁绍子,表明归氏家族掌握考试内容,把控科举名额,接连涌现状元。江...
李约瑟难题不难,北大课堂实录揭秘中国历史兴衰
第一,在中国,科举制度建立以后,士人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以致许多知识失传。炼丹之术则一直只是少数方外之人感兴趣。所以,无法将两者结合来推动科学革命在中国自发产生。第二,在欧洲,理科的出现也是现代化的产物,并非自古已然。即使在今天,国外的博士学位仍然称为“doctorofphilosophy”。我们不能把欧洲科学革...
元朝兴衰史:扩张受挫,汉化失败,内斗不断,漠北来去,不到百年
几十年的“包税制”,让基层官员已经习惯了不理会皇帝的诏令,元顺帝的政令甚至都不了大都城。因而脱脱主持改革,虽然有一些成效。但在事后看来,不过是昙花一现,至多只是延缓了元朝的覆亡而已。1344年,元朝进入了灾害多发期,华北平原尤为严重。天灾不断,灾异频频,人民难以生存,纷纷流亡,甚至一度影响到了大都。面...
金滢坤:唐代上书、献策与选举制度的关系考察
特别是晚唐制举停废,明经系等常举诸科已经衰落,唯有进士科独大的情况下,科举考试的科目日渐单一,无法满足新政权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需求,“上书拜官”取人更是弥补了唐代科举选人遗才的问题。在五代“上书拜官”取人进一步发展为进献时务策,经过考试之后,合格者可给以减选、释褐和优与授官的优待。后周进献时务...
沈登苗:研究方法如何创新,都不能疏离基本事实——对《科举万岁...
摘要:发表在英国《经济学报》上的《科举万岁!中国科举制的持久影响》一文,其观点和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给学界以启迪,事实上也印证了科举取士的客观性(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但明清各府进士的密度,与同地2010年度入学年数呈较强的正向关系之因果,以及一个府到其最近的竹子产地的河流通航距离,作为工具变量以解释其与科名成绩的正向关系...
宋太宗的两项科举改革措施,为后世开了一个好头,可谓功不可没!
北宋建国之初,尊儒崇文的风气盛行。儒学在宋初便稳稳占据政治舞台,太祖亦倾心儒术,科举选拔深受其影响。宋史学家邓广铭赞誉:“宋代文化,如日中天,前无古人,后启元明,可谓巅峰。”在《宋史论集》中,李华瑞独具慧眼地指出:赵匡胤派遣儒臣治理州事,旨在强化中央集权。此举既遏制了强藩割据的隐患,又借儒生之...
法律史学视域下的隋唐制度变迁与历史价值
“唐代政治史的光辉的有洞察力的著作”,一是多有阐发昔贤所未及见到之种种问题,书中所用民族文化视野治史路径,史观与考据兼长的阐释特色,对尚处于发展阶段的现代中国法律史学有着积极的影响和启发;二是《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饱含对隋唐制度原因的诸多创见,搭建了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政治和历史研究的蓝图;三是...
公元1002年:科举为什么发生基因突变?
第一个问题:科举制度可不是宋朝创立的啊。中学历史课上我们就学过,科举创立于隋朝,那距离现在也400年了。一项考试制度,400年了,连基本的防作弊措施都不完善,各种大洞小眼,又不是真有什么跨不过去的技术门槛,唐朝皇帝为什么不补这些漏洞呢?而到了宋朝:你算算,从973年,宋太祖搞第一次殿试开始,到真宗朝采用“...
从禁卫军到科举制:关于奥斯曼帝国军政奴隶制的思考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本书的内容既涉及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包括起源传说、城市网络、瘟疫疾病、军政奴隶制度、艺术与生活;也关注到了共和国的记忆与变迁,包括当代土耳其民族主义话语、“塞浦路斯问题”、教育改革、国名变更等问题。本书力争基于一手资料进行研究,体现中国学者的主体性和理论关怀,基于历史的大视野探讨从奥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