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胡鞍钢:中国迈入全面建设世界经济强国新征程
2006年,党中央提出总体目标,到2020年,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此,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
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上持续发力,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与影响特点
新技术为实现技术赶超带来了重要的机会窗口,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条件;另一方面,新技术也会带来负面效应,如人工智能技术对低技能就业造成负面冲击已得到共识,可能造成贫富差距扩大,加速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还会冲击国际贸易和投资。
...权威访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访科学技术部...
针对顶尖科技人才不足、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决定》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针对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决定》强调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鼓励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针对科技创新组织化协同化程度不高、资源分散重复的问题,《决定》强调改...
中国式现代化对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方法论意义
不过,这有它的合理性,因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维护国家安全甚至整个文明社会存在的基础。改革开放之后,我们进一步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大文明”协调发展。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单一到全面,这反映了我们关于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
《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度好文章评选活动公告
为更好地推出精品力作,推动理论和学术创新,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自2021年起连续开展了三届《中国社会科学》好文章评选活动,评选过程和评选结果受到学界一致好评。根据评选办法,现正式启动《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度好文章评选活动。本次评选活动方案如下:一、文章遴选范围...
周光召25年前的科协演讲:历史的启迪和重大科学发现产生的条件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带来的启迪本世纪最富创新力的科学发现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基因的双螺旋结构;最有社会影响和带动力的科学工程是制造核武器的曼哈顿工程和阿波罗登月工程。就我国来说,在被封锁的条件下成功地制成了“两弹一星”,振了国威军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中国人的自信。我们应当分析这些成功经验,...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
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中共中央在1964年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规划: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经过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力的提出及其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及其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指引和实践推力。一、技术革命性突破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科技创新是对未知世界探索得出的一个个确定性,因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一般科技发展常有,而科技革命百年不遇。我国曾经错失两次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