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专栏|户晓辉:实践民俗学的日常生活研究理念
他认为,“民俗学最初在人世间安身立命的时候,被给予的世界就是专家现象之外的世界,也就是胡塞尔所说的‘生活世界’”,“有了‘生活世界’这个完整的概念,民俗学的领域再也不显得零碎了。”他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国民俗学在后来十余年里从民俗事象的静态研究转向民俗生活的活态研究,但...
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承发展
共同的民俗生活必然会造就基于文化认同的民俗共同体,不仅有利于加强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结,增进成员之间的社会交往,也有利于强化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文化认同是主体对于自身所属文化的确认与接受,共同的民俗文化是增强社会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文化载体。以春节为例,无论是身处繁华闹市、僻野乡村的中国人,...
农历的起源、计算方法与现代应用
虽然现代社会大多使用阳历,但农历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依然在许多民俗活动和节日庆祝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1科技对农历的影响(ImpactofTechnologyontheLunarCalendar)现代科技的进步使得农历的计算变得更加精确。通过天文观测和计算机技术,农历的制定和调整会更加科学。同时,许多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也提供了农历的查询...
热评丨春节走向世界 奏响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鸣
春节申遗的成功,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功不可没。春节申遗成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据不完全统计,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春节民俗活动已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12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60)丨民俗传承着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延续至今...
“简单来说,民俗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传承下来的习俗、活动、信仰、故事等。”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叶涛说,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民俗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叶涛从事民俗文化研究已近40年,在他看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优秀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一项重要...
老话“五月怕三十” 有何可怕的? 民俗智慧与现代生活的交融
民俗智慧与现代生活的交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广阔天地里,诸多俗语与老话代代相传,它们满载着民间的智慧与历史的积淀(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五月怕三十”便是其中之一,随着五月的时光悄然接近尾声,这句话再次勾起人们的好奇与遐想。农历五月,被冠以“毒月”或“恶月”之名,因其时值初夏,气候湿热,易生疾病,害虫肆虐。而五月的最后一天...
让传统民俗“活”在现代的生活中
元宵观灯,中秋赏月,春节逛庙会、赶年集……抓住传统节日、节气文化这些传统民俗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丰富的活动载体不仅为“烟火气”“人情味”增添了细节和色彩,更让人们从平时紧张的节奏中全然释放,治愈身心,激活了人们对乡土文化的记忆和眷恋,也是人们对生活情感的集体表达。
“寿”字探秘:从甲骨文到现代生活的神奇演变与民俗魅力
在中国民俗文化中,“寿”字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各种与“寿”相关的民俗活动和传统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比如,在老年人的生日庆典上,我们常常能看到一幅幅精美的寿字书法作品作为贺礼。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书法艺术的魅力,也寄托了人们对长寿的美好祝愿。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
特写:现代生活“邂逅”传统文化——在维园品民俗韵味
6月3日,香港安徽联谊总会副会长李媛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举行的第二届“家乡市集嘉年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接受采访。新华社记者朱炜摄6月1日,志愿者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举行的第二届“家乡市集嘉年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向市民派发香囊。新华社记者朱炜摄...
民俗庙会带来“新热度” 深挖非遗赋能现代生活
相较于工业经济,张家港文旅消费相对薄弱,非遗庙会无疑成为一个有力抓手,以庙会为平台与载体,将民俗、游园、市集、美食,包括乡村振兴和创新成果等内容有机结合,推动文旅融合、带动市场消费也提质了城市形象。激活非遗文化,激发文旅消费,其本质还是要融入现代生活、引领现代生活、赋能现代生活。全国庙会众多,皆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