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C故宫讲坛|第三十五讲:金榜题名——科举考试制度及其启示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制度创新,是通过考试择优选拔官员的政治制度,始于隋唐时期,延续了1300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年废止。它在中国古代社会曾影响着时代政治与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影响着不同阶层与行业人士的命运,甚至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本讲座主要从具有集大成特点的清代科举的分类,考试的分级,以及报考、命题、录取...
科举传入日本,为什么科举制却始终发展不起来
从表面来看,科举在日本衰落的直接原因是科举制度的异化,失去了其人人平等、量才取士的精神内核,反而走向了以出身门第高下取才。“唯以历名推士,曾不问才之高下、人之劳逸”这一套本质上其实就是我国汉末魏晋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那一套选材办法,结果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官位被世家大族所垄断,...
清朝科举制:本是为了让王朝发展得更好,却阻碍了文人正常发展
更甚者,还使得文人丧失了作为人最基本的人性,黑暗的社会风气也在科举制度的扶持下一步步蚕食掉文人的生存环境,这都是《儒林外史》中描绘的清朝科举制度弊端给文人带来的种种影响。
前科举时代的选官制度与文运兴替
作者将南北朝的选官制度划分为君主征辟、中央铨选、州郡察选三个层面,重点围绕中央铨选制度,特别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对文事活动的影响展开论述。科举制还未完全建立的时代,中央铨选制度对文运的影响无疑是最为强劲的,仅以尚书省为例略加说明。南朝的尚书省主要由尚书八座(即五尚书、二仆射、一令)及列曹...
科举制度,是天下民众“平等”地竞争做皇帝的奴才候选人
一般地说,现代民主国家的政务官(掌权者)直接或间接由选举产生,与政党共进退;事务官(办事者)多由考试录用,按业绩或年资晋升,具有职业化、专业化特点,不受政党进退的影响。而传统科举官僚体制恰恰相反,通常中央及地方的各级政要,都由考试出身而非经选举。反而是各衙门的办事员即所谓刀笔吏者流并不通过考试...
陈维昭:论经学流变、政治文化对中国科举史的影响
对元、明、清三代的科举制度影响最大的是王安石的科举制度改革(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在王安石看来,唐代独美进士科,专尚诗赋,其结果是专尚辞华,经学空疏。鉴于此,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据《宋史·神宗本纪》,神宗熙宁四年(1071)“二月丁巳朔,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试进士”。人们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往往集中于“罢诗赋...
科举最后一次考试结束120周年,来看看科举制是怎样完结的
1905年,在中国已经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也十分重大。描述科举制完结的过程和线索,不仅可以看到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脚步,对于古老的科举制本身的研究也可能是一个有意义的视角。
风雅中华 | 科举文化为古代小说打开一扇窗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科举制度对小说创作的影响是不同的,甚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唐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第一个高峰期,出现了众多的名篇佳作,其中科举制度起到正面的重要推动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上:一是行卷制度对小说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进士阶层加入小说创作队伍,提升了小说的文学文化品质。早在宋代就已有人...
浅谈宋朝时期,科举制度下的儒学文化,演进与政治精英发展。
科举制度对于中国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第一,科举制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大量官吏来源,扩大了封建统治阶级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中的力量;第二,科举制使官员来源扩大,科举考试也成为统治者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第三,科举制使封建统治者重视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科举考试成为科举取士的主要标准;第四,科举制强化...
金滢坤:唐代上书、献策与选举制度的关系考察
唐代国家选举有科举、门荫、军功、干吏、方技等多种途径,士人入仕不拘一格。上书、献策拜官是介于制举和吏部科目选之间的一种选举方式,或称为“上书拜官”。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制科》云:“国朝于常举取人之外,又有制科,搜扬拔擢,名目甚众……常举外,复有通五经、一史,及进献文章,并上著述之辈,或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