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居正的悲剧人生看明朝的内阁制度
但内阁虽然权力比重被加重,可他们的官阶毕竟只是五品,且只是皇帝私人顾问和秘书的角色,所以他们本质上是没有指挥六部垄断信息的权力的。如果内阁成员由二品的尚书来兼任,矛盾倒还好解决,一旦内阁成员没有其它部级职位的加持则肯定举步维艰,六部可以从法理上和内阁抗争:“你只是一个秘书的角色凭什么对我们指手画脚?”...
明朝内阁的产生,虽然加强了皇权,但却在机制上埋下了隐患
明代内阁制度的基本形成,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朱棣当上了皇帝以后,即命侍读解缙、胡广,编修黄淮,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并直文渊阁,预机务。内阁预机务自此始”。从此以后,阁臣的设置成为常制,成为一个稳定的官僚机构,并且明确规定其职责是“参预机务”。所以从职责和名称来看,明朝的内阁制度,...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第一任由七人组成,谁料比明朝还活的久
但出人意料的是,内阁成员的官职却只有五品,远远低于尚书、侍郎等中央官员,这也是朱棣精心设置的,他对内阁也存有一定戒心,为防止这七个人权势过大,朱棣特意降低了这些所谓阁员的品衔,他似乎认为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控制内阁。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错了。永乐中期以后,内阁职权渐重,兼管六部尚书,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
清王朝的制度能不能解决明帝国所有的弊端?
第二,雍正帝设立了军机处,在明朝后期,内阁的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几乎能够代替曾经中书省,为了杜绝这种权力对皇权形成制衡,雍正帝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处在本质上属于内阁的分支,但是军机处却接管了内阁关于军政的核心权力,也就是说,军机处变成了整个帝国军政权力的核心,而内阁则沦为普通的行政机构。权力的分散,不...
清朝监察督查制度的特点
清朝建立后,统治者在德法并用的监察思想影响下,创设出一套成熟的监察制度。都察院和六科的设置、调整,较为集中地反映了明清时期督查工作的内容和变化。都察院作为清代监察的核心机构,为正二品衙门,且以右职为总督、巡抚的兼衔,都察院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文武官员,辨明冤枉,巡视京城内外,察核州府官吏”。都察院...
...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方志远教授扛鼎之作,了解明代制度史...
该书立足于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形成道路,以明代国家权力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法则为切入点,勾勒出明代从中央到地方,从皇帝到乡绅里甲层层制衡的庞大国家机器(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通过明代权力结构初创、定型、调整、再定型的全过程,展现明代国家权力结构演变的双轨制轨迹,展示中国历代国家权力“内廷机构外廷化、中央机构地方化、...
明代监察制度的本来面貌
明代监察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制定了基本法律,并将其明确为“祖宗成法”不容后世更改,但随着时移世易,其后世子孙不得不出台大量的事例或条例对之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研究明代的监察制度,就得从监察类的基本法律规定入手,然后再考其发展变化,同时辅以实例加以论证;而不能简单地把一时的规定当作...
明代卫所制度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明代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秉承天下一家、华夷无间的观念处理民族事务,在“大一统”观念的指引下,明朝既充分尊重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传统,又结合时代需要推行特点鲜明、灵活多样的卫所制度。在明代,卫所制度不仅是一项军事制度,还是一种疆土管理体制。多种类型的卫所设置,奠定了明代各民族交往...
三省六部制管理效率更高,唐朝又加强了“封驳”制度
因为大部制改革有两个特点:一是强调大部门管理体制,根据政府综合管理职能来合并政府部门,推进中央政府对政治事务的综合管理与密切协调功能;二是提升管理效率,利用扩大部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综合处理相似的政务,避免政出多门、交叉管理和多头管理,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田澍|“法后王”:张居正的政治思想与实践
翰林院和内阁的任职经历使张居正能够全面地了解明代的典章制度,更能全面地反思各个时期的行政得失,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国史观。在他看来,明太祖、明成祖和明世宗是对明朝政治有重要影响的三位“后王”,其法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与现实政治密切相连,可以有效治理时弊。是故,张居正反复声明自己的行政作为是效法祖宗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