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当港台文化之光照亮一代青年
在博士论文《在杂语共生的文学现场——“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在大陆文学期刊中的传播》中,作者颜敏指出,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期,内地文学期刊逐步化被动为主动,由港台文学的“引荐平台”向“生长园地”转化。具体表现为,内地文学期刊中,转载来自港台传媒的作品比重下降,原创性作品越来越多,一批港台作家将内地文学期刊...
80年代的中国:能看懂这些照片的,现在都起码五十岁了,满满回忆
绿书包在当时可以说是潮流的象征,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每当他们一起走在大街上,周围的人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现在看起来很“土”的绿书包,在80年代却是风靡一时的存在。校园里,学生们背着绿书包成群结队地去上课,看着他们,仿佛能感受到一股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班级中,高中生们有的奋笔疾书,有的和周围人谈...
70、80年代红极一时的9个老物件,认识一半以上的都退休了吧!
在那个年代,计算器还没有普及,人们需要计算大数字时,通常只能使用算盘。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商店老板和会计等人经常使用算盘外,学生在学校也会被老师教授如何使用算盘。算盘作为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当时非常受到推崇,学生学习数学时,几乎每个人的书包上都挂着一个算盘去上学。即使没有学过如何使用算盘,看到家里的...
复旦大学老照片:80年代大学生,气质和现在不一样
在80年代的复旦大学教室中,有一位青春洋溢的女学子正全神贯注地沉浸在书海中。她身旁的那只书包,或许带着一抹军绿的色彩,透露出那个时代的独特印记。而书包左侧隐约可见的物件,莫非是一部手机?在那个年代,它无疑是一件稀有的存在,却也默默地见证着这位女学生刻苦求知的岁月。回溯至八十年代,复旦大学校园内...
50年代老照片,原来,这就是我们70-80后的父辈所经历过的生活
军绿色书包属于稀有产品,一般家庭的孩子都用不上这么好的书包,他们的书包是家里大人用旧布料缝成的。无论什么书包都做工精细,结实耐用,能一直从小学用到中学都不会坏,传给自己的孩子用都不成问题。弹玻璃球是小男孩最喜欢的游戏,弹玻璃球技术好的孩子不需要买多少玻璃球,就能把周围孩子的玻璃球都赢过来。
80年代老照片,那是一个让人很是怀念的年代,却再也回不去了
引言:80年代,作为许多人青春的年代,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忆(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通过一组老照片,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那个让人怀念的时代。1984年桂林市工厂女职工带饭回宿舍的场景那是一个狭小的食堂,工人们刚从里面打好饭,纷纷拿着自己的饭菜离开。在回宿舍的路上,他们低头吃饭,享受着饭菜的美味。这个镜头中的女职工身体略微...
值得一生收藏的80年代老照片:烫头开始流行,穿上绿军装是一代人的梦
80年代老照片:穿上绿军装是一代人的梦。很多男人小时候都有一个军人理想,梦想长大后能成为一名解放军。80年代老照片:图为两个小伙伴的珍贵合照,身上斜跨的书包再也见不到!80年代老照片:那时候的教室千疮百孔,条件不好,但是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特别高,回答问题都是争先恐后的举手!
啥家庭啊,开学买书包都千挑万选的!
回望80年代背部的颜值担当,都是那种自家缝补的单肩黄布书包。抖落开来,满是回忆啊!单肩背书包多帅气!特别是清一色的,气场顿时就出来了。走在乡间泥泞的小路上,都有一种走秀的感觉。可叹如今单肩书包难觅踪影,双背书包多数还配备了胸带和腰带。这么啰嗦,还怎么耍帅?
书皮、书包、文具盒——小小文具见证生活走向富裕的脚步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铁皮盒成了校园里的流行款。“那时我还是拿药剂盒子当文具盒,做梦都想有一个真正的文具盒。”王仲只的儿子王建勇清楚地记得,自己用磁铁在学校垃圾堆里滚来滚去,吸到铁钉之类的就拿去换钱,10岁的时候终于买了第一个真正的文具盒。
8种日用品,80年代家家必备,如今消失不见了,用过的都老了
8种日用品,80年代家家必备,如今消失不见了,用过的都老了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聊聊80年代流行的8种生活日用品。它们包括煤油打火机、军挎书包、抄歌本、搪瓷盆、煤油炉、饸饹床子、鞋楦和改锥。这些物品在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每个家庭都离不开它们。那么,它们到底有什么作用,你家还有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