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红手印》主创西安见面会暨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大学举行
电影《红手印》主创西安见面会在西北大学成功举行陕西省电影行业协会副会长付发学,陕西阳光报社社长、总编辑万波,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孙录见,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茅盾研究会理事钟海波,西北大学文学院影视文学系教授李有军,西北大学文学院影视文学系教授薛凌,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系主任赵爽英,...
“汉服热”现象的流量密码是什么
“汉服热”现象的流量密码是什么近些年,随着“国潮热”“新国风”持续兴起,汉服从个性化的服饰体验成长为风靡全国的特色产业,“汉服经济”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以西安、南京、洛阳为代表的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古城,随处可见身着汉服的游客徜徉其间,俨然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可以说,身穿汉服前往悠久历史的古城打卡...
新书推介|郭红军:《陕西易俗社新论:1912—1949》
上海戏剧学院王云教授、陈军教授、施錡教授、黄静枫副教授、张泓副教授等师友以不同方式给予本人诸多鼓励和帮助,在此表感谢。《易俗社秦腔剧本选》北京的王馗教授、辛雪峰教授和南京大学苗怀明教授、厦门大学杨惠玲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高益荣教授、西北大学李有军教授等师友多年来对本人在秦腔和易俗社研究方面多有关注和...
咸阳一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名单公示
日前,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将《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3年度资助项目名单》予以公示,经国家艺术基金专家评审,共评选出立项资助项目703项,陕西22项目入围,立项数量位居全国第九。其中,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项目4项,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项目2项,美术创作项目4项,传播交流推广项目4项,艺术人才培训项目3项,青年艺术...
2019年“中国阐释学理论与实践”高级研修班侧记
西北大学李有军提出,构建与发展当代中国的阐释学是基于中国本土场域的话语生产与理论建构,立足中国阐释学的主体性存在,才能构成与西方阐释学对话的可能。中国自古有巫史、巫觋、巫傩等文化传统,构成了早期神人对话的最早“阐释者”。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巫史等渐次演变为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文知识分子”,成为阐释并建构...
以高质量戏曲作品丰盈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秦腔|艺术|京剧|豫剧|评剧...
戏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业已融入中华民族文化基因(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戏曲与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历史地看,传统戏曲宣...
移风易俗唱复兴 赳赳老秦永向前!西安易俗社成立110周年座谈会举行
西北大学副教授李有军着重探讨易俗社精神文化观的构建。著名文艺评论家何桑认为,一百多年来,易俗社用六七百部作品的编创活动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同时也对艺人、学员进行自身的救赎和人格的提升,易俗社的一大批本地知识分子,通过作品对民众进行启蒙的同时,使自身的人格得到完善与提升。...
移风易俗唱复兴 西安易俗社成立110周年座谈会举行
西北大学副教授李有军着重探讨易俗社精神文化观的构建。著名文艺评论家何桑认为,一百多年来,易俗社用六七百部作品的编创活动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同时也对艺人、学员进行自身的救赎和人格的提升,易俗社的一大批本地知识分子,通过作品对民众进行启蒙的同时,使自身的人格得到完善与提升。...
文学的回响:也谈话剧“陕西现象”
不言而喻,“文学陕军”形塑的梁生宝、白嘉轩、孙少平等人物形象已然成为基于文学的新创作、新解读和新体验。柳青、路遥、陈忠实等建构的“文学世界”业已深深内嵌于陕西话剧作品中,并成为一种更为广发的审美背景。(李有军系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移风易俗唱复兴 赳赳老秦永向前
西北大学副教授李有军着重探讨易俗社精神文化观的构建。著名文艺评论家何桑认为,一百多年来,易俗社用六七百部作品的编创活动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同时也对艺人、学员进行自身的救赎和人格的提升,易俗社的一大批本地知识分子,通过作品对民众进行启蒙的同时,使自身的人格得到完善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