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他来到父亲牺牲的川藏线当兵……
险峻的川藏线造就了过硬的汽车兵也正是凭借在驾驶维修等方面的过硬素质去年的国际军事比赛“汽车能手”项目就是由这支部队代表中国参赛“这是送给解放军叔叔的礼物请快递小哥哥一定帮我送达”川藏线沿途有大小几十座兵站多数兵站只有十几个人他们主要负责为沿线执行任务的官兵提供食宿保障在兵站里最基...
解放军24小时轮流把守,怒江大桥藏有秘密?杜绝所有人停车拍照
当时让解放军进藏的同时修路,以确保西藏和内地的联系。这也是为何当年修筑川藏线的大多是解放军战士,他们既是守卫边疆的战士,也是探索西藏的勇士。怒江大桥作为整个川藏线的咽喉要塞,是唯一通往西藏的路线,一旦出现问题,整个川藏线将瘫痪。为了更好地理解怒江大桥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插入一个历史案例。在古代,蜀道难,难...
1986年傅全有视察墨脱时,发现300名解放军无一人穿军装,为何
傅全有知道,墨脱修公路是最难的。墨脱作为“世外桃源”,想要与外界建立联系,首先青藏高原就要先发展交通。傅全有与自治区商量后,决定立刻上马铁路工程。当时,摆在傅全有面前的有三个选择:青藏线、川藏线、滇藏线。在详细分析了三条路线前期准备、工程难易、投资多少、工期长短等情况后,傅全有选择了青藏线。2006...
川藏线上英雄汽车兵——张洪
张洪,1963年5月出生,四川省綦江县人。张洪于198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以后,一直工作在高山缺氧、气候恶劣、环境艰苦、道路艰险的川藏运输线上。他深知这条“西部奇路”是当年十万筑路大军奋战4年,牺牲了3000多名烈士开凿出来的。川藏公路的每一个里程碑下,都掩埋着一位烈士的忠骨。张洪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川藏...
上川藏线犹如上战场:“怕死不上川藏线,上川藏线就不怕死”!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官兵在修筑川藏公路我刚参军的时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川藏线的路况很差,大家形象地比喻川藏线是“虫蛀的麻绳”、“锈蚀的钢丝绳”,随时都有断裂的危险。这个比喻是很有道理的。据史料记载,西藏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大约在晚二叠世开始,海水不断...
修筑天路、守卫天路、驰骋天路,他们将“两路”精神书写在这里
今天行驶在川藏公路上,人们常常感叹公路的通达和高原的壮美,而当年修筑这条公路时,10多万军民用了4年8个月的时间,才将公路修到拉萨(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和平解放西藏、造福西藏人民,毛泽东同志作出“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指示。军民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气概,攀冰卧雪、锤敲斧凿,舍生忘死筑成川藏、...
川藏线上的鸣笛声
西藏军区某运输旅的二级军士长张永明告诉我:5次。插图:唐建平常年在高原上跑运输的军人有个约定俗成的习惯,每到一个战友的牺牲地,要鸣笛3声;坐在副驾驶位的同志,要敬军礼。“武记者你看噻,从成都出发,一路西行,不久就到了泸定。”张永明一口浓郁的川腔,拿出一张地图,手指沿着川藏线滑动。当年22位...
清明|汽车兵跑川藏线,路上要鸣几次笛?
中央军委授予他“川藏线上的英雄汽车兵”荣誉称号。这是第二次鸣笛。手指继续向西,西藏昌都,怒江天险。03第三次鸣笛怒江72拐下来,就是怒江大桥。老兵们口口相传,当年修桥时曾牺牲了一位战士。“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了,但我当兵那年我的班长就教给我,路过这里,要给同志鸣三声笛,敬个礼。”张永明双眼有些...
1986年傅全有视察墨脱时,发现300名解放军都没穿军装,为何?
这期间国家花费了2000多万,牺牲了34名解放军,然而这条路还是没能修通,无论多么苦难,修通道路都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关于西藏地区的“三条路”,川藏线、青藏线和滇藏线,每一条都有他们修建的理由,可当时的资源无法支撑三路并行,傅全有会如何选择?西藏通路...
86年傅全有视察西藏,300多名战士无一穿军装,得知原因后红了眼
在糟糕的行路状况中,有不少解放军战士,在去往墨脱的途中牺牲了。好嘞,经过好多艰难险阻,解放军总算到了墨脱,在这儿进行了整编,成立了“墨脱营”。在这儿,解放军一待就是好几十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是投过钱去修路的,可由于地质条件实在是太复杂太极端了,路一次次地修好,又一次次地被毁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