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简牍博物馆展现生生不息中华文脉——书于竹木 托载千年(文化...
甘肃简牍博物馆是目前全国汉简藏量最大的专题类博物馆,藏有各类文物50129件(组)。这些珍贵的简牍文物,向人们讲述着2000多年前,发生在河西边塞、丝绸之路上的故事……探寻竹木之书里的历史23厘米长、1厘米宽,一枚标准尺寸的简牍,细细长长。放马滩秦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悬泉汉简……在甘肃简牍博物...
甘肃卫视与甘肃简牍博物馆召开重点品牌栏目合作座谈会
3月13日上午,甘肃卫视与甘肃简牍博物馆召开重点品牌栏目合作座谈会。甘肃卫视总监杨德灵,副总监马荣、高建华,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副馆长杨眉、徐睿等参加会议。双方就重点品牌栏目合作等相关事宜进行座谈。座谈会由朱建军馆长主持。双方通过此次座谈就去年初步交流合作的基础上着力提升甘肃简牍博物馆与媒体关联度。在...
甘肃简牍博物馆邀客互动式体验“乐动敦煌”
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表示,本次“乐动敦煌”实景演出亮相甘肃简牍博物馆,旨在将中华美学精神、敦煌文化精髓与简牍文化深度融合,激发出甘肃特色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助力文化艺术融入大众生活。(完)
甘肃简牍博物馆创新文物展陈、研究与传播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汉塞边关出土的数万枚简牍内容丰富,在历史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补史、证史作用。”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介绍,尤其是简牍记载的很多细节,活化了历史场景,“回望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的繁华盛景,让我们对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有了更深刻更直观的体会。”简牍里不仅有历史的宏阔,也有普通人的日常。一些看似“鸡毛蒜...
书于竹木 托载千年(文化中国行·走进专题博物馆)
“甘肃简牍博物馆所藏简牍内容丰富、文化厚重,是记录西北边塞生活的‘百科全书’。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河西边塞,无论是屯戍劳作、候望烽火,还是往来书信、衣食住行……汉简中都有所体现。”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介绍。西汉在河西走廊修筑了绵延千里的塞垣,屯戍结合,大批人员迁徙至边塞。居延地区处于沙漠和戈壁之间...
书于竹木 托载千年(文化中国行·走进专题博物馆)
朱建军说(www.e993.com)2024年11月14日。让沉睡的简牍文物“讲故事”气势豪放的隶书,瘦劲挺拔的篆书,大小不拘的草书,疏密得体的行书……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序厅,一面巨大的简牍字体墙映入眼帘。阳光下,一列列文字就像嵌入光影绘就的细长光条,一条金色铜质装饰带位于其间,象征着丝绸之路的走向,从墙上延伸向地面。步移景异,一次寻“简”之旅...
“简”述历史 “牍”懂中华!总台大型文化节目《简牍探中华》创作...
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表示,自去年9月初开馆到目前,甘肃简牍博物馆参观人数已突破100万人次,《简牍探中华》节目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传播推动作用。甘肃是中国简牍大省、汉简之乡。愿与总台继续合作,让简牍这一文化瑰宝,在新时代活化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滋养。
【博物馆里的文物展】在甘肃邂逅马王堆汉墓精品文物
历史的长河与文物的故事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徐徐展开。近日,“永生奇迹——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在甘肃简牍博物馆一层2号展厅展出,前来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大家认真参观展馆内各个单元,在千年文物前驻足,在一器一物中探寻汉代人们生活的历史印迹。据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喻燕姣介绍,1972年—...
【中央媒体看甘肃】为了这一“冷门绝学”,甘肃专门建了个博物馆
然而,朱建军觉得还远远不够:“比如悬泉汉简可刊布利用的有1.8万多枚,总共8册,目前才出版3册,还有大量资料没有公布。”为了尽快推进馆藏简牍文字的释读,甘肃简牍博物馆和兰州大学文学院联合开展“兰山论简”读简班活动,以兰州大学古文字学专业的学生为主体,吸引许多其他机构研究者参与,已举办了80多期。
新华全媒头条|从简牍读懂中国
????“简牍的只言片语承载了真实过往。”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说。????“传统史籍中,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很少受到关注、得以载录。我们看到的一些零散而有限的内容,主要是来自对名臣贤士的往昔岁月交代,而且多有程式化的描述。大量简牍的重见天日,为社会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特别对普通民众、基层吏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