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推介】出发!来遵义开启一场很city的研学之旅吧~
作为打造“遵义·1935”红色文化旅居生态圈重要内容,《伟大转折》剧目今年1月正式上演。剧目以红军战士龙思泉的视角,将中央红军血战湘江、转兵贵州、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最终胜利北上的革命历史娓娓道来。现场以巨幅油画、战场硝烟、红歌水舞等现代舞台创意和新兴科技手段相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更立体具象的红色历史舞...
文物里的长征│一座陵园
这座铜像的原型,就是红军卫生员龙思泉。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达遵义,有位年轻的红军卫生员为老百姓治病,待百姓如亲人,后在桑木桠一带被敌人杀害。当地的乡亲满怀悲痛掩埋了他的遗体,因不知他的姓名,便在墓碑上刻上了“红军坟”三个字。1954年3月,遵义政府将桑木桠“红军坟”迁入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当时称为“红...
遵义市:传承红色基因 坚定信仰信念 书写新时代改革发展新篇章
随后又在坟前立了一块石碑,由于当时没有人知道龙思泉的姓名,当地村民便在石碑上刻下了“红军坟”三个大字。新中国成立后,遵义市人民政府将红军卫生员龙思泉的遗骸,由桑木垭迁葬至位于凤凰山的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当地群众也把龙思泉当作“红军神医”来祭拜,他的光辉事迹和奉献精神永远留在了人民心中。“我经常在家...
南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利用驻地红色资源开展党日活动
“奋斗,是实际的行动,我要像龙思泉一样,干一行、精一行,为战友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在“红军坟”前,面对长眠于此的红军卫生员龙思泉,卫生员姜作坤重温先烈不分昼夜为群众看病治病的事迹后,深受感动。每一个主题、每一次活动,就是一次净化之旅、淬火之行。该雷达站领导介绍,每一处红色热土都是淬炼党性、提高修...
把红色故事讲入心
在“硝烟弥漫”下,身临“血战湘江”的悲壮情景;在“狂风暴雪”中,用双脚丈量“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历程……《伟大转折》剧目以红军战士龙思泉的视角,将中央红军血战湘江、转兵贵州、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最终胜利北上的革命历史娓娓道来。演职人员沉浸演绎,观众身临其境,共同“重现”红军长征的重要过程。剧目...
贵州省遵义市推进新时代双拥工作记事:“红飘带”牵起鱼水情
长征被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转折之城”遵义正以新的姿态,续写“红飘带”牵起鱼水情的新篇章。讲好红色故事英烈雕像的红绸子7月的贵州省遵义市,烈日炎炎。在凤凰山烈士陵园龙思泉烈士墓前,人们自发列队,为烈士献花祭奠。
【文明城市】遵义旅游生态圈,这个“圈”里有看头!
据介绍,今年1月《伟大转折》剧目正式上演,该剧目以红军战士龙思泉的视角,将中央红军血战湘江、转兵贵州、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最终胜利北上的革命历史娓娓道来。现场以巨幅油画、战场硝烟、红歌水舞等现代舞台创意和新兴科技手段相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更立体具象的红色历史舞台剧。
【党史故事汇】红军军医龙思泉
在贵州遵义红军山,“红军坟”前矗立着一尊左手怀抱小孩、右手端着汤匙喂药的红军女战士雕塑,这尊铜像的原形是红三军团五师十三团二营卫生员龙思泉。1935年1月,红军长征来到遵义,当时,住在城外桑木垭的一个连队里,有一位十分年轻的卫生员,他不仅医术高明,对老百姓更是有求必应。一天傍晚,一个孩子急匆匆地跑来...
“红军菩萨”龙思泉“草原母亲”都贵玛,他们的名字为何能刻在人们...
本期节目深度聚焦解放前的“红军菩萨”龙思泉和建国后的“草原母亲”都贵玛这两位党员人物,将建党百年来,党和人民互为血肉,唇齿相依的温情故事生动呈现。1935年的遵义,1960年的内蒙古,不同年代的两位年轻党员,身体力行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他们燃烧自己,奉献青春,奉献生命,甘之如饴。
为百姓看病掉队 红军卫生员龙思泉牺牲时年仅18岁
为百姓看病掉队红军卫生员龙思泉牺牲时年仅18岁谁能想到15岁的荣梓杉已经身高一米八了。当他穿着红军装站在《时间的答卷》舞台上,很少有人会把他和《隐秘的角落》中的朱朝阳联系在一起。“他的大眼睛,眼神里面有戏,是有这个人物的灵魂在的。”《时间的答卷》执行导演陈家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