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被遗忘的阿尔巴尼亚老译制片,不知你还记得它们吗
《第八个是铜像》改编自阿尔巴尼亚文坛著名作家、诗人阿戈里的作品,是由维克多·琪卡执导的战争片。于1970年首映。故事讲述了英勇的游击队队长易卜拉辛,在一次激烈的战役中负伤,而在康复治疗期间仍不忘向各乡村村民宣扬革命理想,激发他们反抗独裁统治、追求自由的决心。他的言行成功地引导了许多村民投身于革命事业,最终...
阿尔巴尼亚坎坷转型路
《宁死不屈》《海岸风雷》等阿尔巴尼亚电影,曾经在那时的中国风靡一时,中国也曾慷慨地援助这个“既反美帝、又反苏修、更反各国反动派”的自豪国家。然而,在中美关系解冻之后,尤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自认为是“国际共产主义领袖”的阿尔巴尼亚领导人恩维尔·霍查,却激烈地批判中国搞“修正主义”,导致两国关系降...
给昔日上译厂十大配音男神排个名 童自荣仅第七 邱岳峰和毕克谁第一
童自荣这一生都应该感谢昔日上译厂厂长陈叙一的赏识。因为童自荣初进上译厂,其实并不受重视,坐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冷板凳。是陈叙一发现了他的特别之处,将《未来世界》中的记者查克、《佐罗》中的佐罗、《水晶鞋与玫瑰花》中的的爱德华王子,都交由他来主配,才使得他有机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童自荣应该是80年代广...
《战斗的道路》:阿尔巴尼亚游击队电影集大成影片,只是生不逢时
1975年,阿尔巴尼亚电影《战斗的道路》在国内公映,这已经是属于阿尔巴尼亚电影的尾声部作品了,少有电影观众谈论它。而早期放映的阿尔巴尼亚电影却在中国观众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每当提起《地下游击队》、《海岸风雷》、《第八个是铜像》等影片,中国观众都能如数家珍。《战斗的道路》公映后,中国的主流报纸刊登影评...
阿尔巴尼亚电影《创伤》引发“薇拉头”热,电影的深意更值得玩味
1970年,引进了四部译制片,均是阿尔巴尼亚电影,分别是《创伤》、《宁死不屈》、《海岸风雷》、《地下游击队》。1971年,五部译制片中阿尔巴尼亚电影一部,是《伏击战》。1972年,五部译制片中阿尔巴尼亚电影两部,分别是《脚印》、《勇敢的人们》。
阿尔巴尼亚电影放映先后顺序探究,它已与中国观众的记忆难以分割
而据《湖州市电影志》记载,这部电影作为排映新片,却是1970年(www.e993.com)2024年11月17日。这一年度,有四部阿尔巴尼亚电影公映,分别是《海岸风雷》、《创伤》、《地下游击队》、《宁死不屈》。在《合肥市电影志》则另有说法,其记载表明:1971年、1972年,发行了《海岸风雷》、《创伤》、《地下游击队》、《脚印》。
被遗忘的8部阿尔巴尼亚老电影,当年觉得莫名其妙,如今再看却不胜唏嘘
随后上译厂又翻译了《山鹰之歌》、《他们也在战斗》、《特殊任务》、《我们的土地》、《最初的年代》等电影。不过阿尔巴尼亚电影在中国上映的高潮,出现在70年代。比如1970年,就有《海岸风雷》、《创伤》、《地下游击队》、《宁死不屈》等多部阿尔巴尼亚电影在全国范围内公映。
《海岸风雷》中为何要加进原话剧里没有的水手与女郎调情的场面?
这个电影出现在阿尔巴尼亚预示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动机?《海岸风雷》改编自话剧《渔人之家》,大致在1957年写成,后来公演之后,产生强烈的轰动,中国也翻译了该话剧,并且在中国排演公映,也引起不错的反响。《海岸风雷》与原剧相比,有较大的改动。原来的话剧,虽然有三幕,但三幕内容,都是在渔民的家里,话剧里的主要...
缪迅:记忆里看过的电影(七)
1968年至1970年上半年,文化生活极为饥渴的人们除了看样板戏、唱样板戏,只能靠几部阿尔巴尼亚电影来“救济”、来“解渴”了。除了《海岸风雷》,还有一部以阿国英雄人物亚当-雷卡为素材拍摄的《广阔的地平线》。记得那部《地平线》里有个男女接吻的镜头,我们这些三天两头地被工宣队师傅“校路子”、只知道“干革命...
回到1972年3月22日这天的上海,想看一场电影会遇到什么?
还有一部阿尔巴尼亚电影《海岸风雷》在五家影院放映,这部电影1967年译制,到现在已经五年之久,依然获得如此高的排片量,实在叫人叹为观止。《海岸风雷》这部电影一直到1976年,还在城乡流动放映队里放映,可见其影响深远。我们甚至可以说,《海岸风雷》是阿尔巴尼亚电影在中国放映时间跨度最长的一部电影。1969年10月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