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结直肠息肉莫紧张,中医治疗有妙方
患者钟某某,男,36岁,初诊日期2022年12月7日,患者于2022年5月7日体检时,肠镜提示,乙状结肠处见5枚扁平息肉,大小约0.1~0.2cm,表面光滑。刻下见腹泻1周,大便日行2~3次,大便溏稀夹有粘冻,伴有腹痛,纳差,夜寐差,舌淡,苔薄腻,脉细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医宗必读》...
50岁息肉手术成功,4年后变成癌?医生道出原因所在
医生仔细询问了他的症状后,建议他先做个肠镜检查。肠镜结果显示吴建距肛门30cm乙状结肠上段见直径约0.8cm宽基光滑息肉。医生告诉吴建,他有结肠息肉,建议他将息肉切除,并做病理化验。医生告诉吴建结肠息肉就是结肠黏膜上的隆起病变,它们通常是良性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发展成为结肠癌。这些息肉的出现与多种因素...
指尖医生|肠息肉拆除后的最佳复查时期
根据我国最新的共识意见,如果你的息肉都是直肠、乙状结肠的增生性小息肉(直径<1cm),或者直径小于1cm、无上皮内瘤变的无蒂锯齿状息肉,那么最近一次复查时间为2年后;如果息肉数量少于10个,病理结果为管状腺瘤或绒毛状腺瘤,那么您需要在切除后1~2年进行肠镜复查;如果您的息肉病理结果为腺瘤并且数量大于10个,或...
13个息肉贯穿大肠,如何切断癌变之路?
副主任医师林秋接诊后,根据肠镜检查提示发现,赵先生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直肠等处分布了数枚0.5*0.5cm-0.2*0.4cm的息肉,大的有黄豆般大小,小的也有芝麻粒大。随后,在他的升结肠附近又发现一枚0.6*0.8cm的长蒂息肉,病理提示为管状绒毛状腺瘤,局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林主任表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上皮恶性...
注意调整饮食结构 预防大肠息肉的产生
该科副主任医师林秋接诊后,根据肠镜检查提示发现,赵先生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直肠等处分布了数枚0.5cm×0.5cm~0.2cm×0.4cm的息肉,大的有黄豆般大小,小的也有芝麻粒大。随后,在他的升结肠附近又发现一枚0.6cm×0.8cm的长蒂息肉,病理提示为管状绒毛状腺瘤,局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林秋表示,高级别上皮内瘤...
几年前还只是一枚小息肉——医生说:78%的肠癌可以预防
①肛门指检②大便潜血检查③肠镜检查:直肠镜(检查10cm左右)、乙状结肠镜(检查30cm左右)、结肠镜(全面检查)(www.e993.com)2024年11月14日。推荐普通人45岁以前就去做个肠镜筛查一下;有结直肠癌家族史高危人群更应提前关注排便变化,出现以下情况,不要犹豫要赶紧进行相关检查:
别忽视小小肠息肉,严重可发展为肠癌!做好早期筛查,守护肠道
如果发现息肉,可以在同一次程序中将其切除。这是检测和预防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2.柔性乙状结肠镜检查类似结肠镜检查,但只检查直肠和下部大肠即乙状结肠,区别在于检查范围没有结肠镜广。3.双重造影钡剂灌肠这是一种X线检查,通过在大肠中注入含钡的液体后拍摄X线片来观察大肠。
结肠镜—40岁的特别礼物
老婆扶我出去,找椅子坐下,她缴费回来把检查报告拿给我看,肠镜发现了三颗腺瘤(息肉),最大一颗侧向生长腺瘤(扁平的)2.2*1.2CM,位于升结肠,另外两颗都是0.8CM,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侧向生长的腺瘤容易癌变且不容易被发现,当时感觉有点惊喜,本来只是打算体验一下生活,没想到真的获益了。
胃肠镜检查发现三处癌 黑龙江省医院内外科联手全解决
隆起,大小约1.0×0.8cm,高度可疑癌变;肠镜检查则提示为升结肠近回盲瓣可见半环形新生物,环腔1/3周,高度可疑癌变;同时结肠其他位置散在十余枚息肉样隆起,大小约0.5cm-3.0cm不等,最大的3.0cm息肉位于乙状结肠,为可疑癌变,而病理最终结果也印证了医生判断,这三处疑似癌变分别确定为胃癌、升结肠癌和乙状结肠黏膜内...
福州六旬老汉查出十多个肠息肉,还有癌前病变,在“睡梦”中……
“风险最大的是乙状结肠距肛25cm和27cm处的接近2cm的有蒂息肉,表面充血,癌变的可能性很大。”郑晓玲主任和助手们耐心仔细地查看,小的息肉予以圈套器黏膜切除治疗,然后用止血夹封闭创面;较大的息肉则采取内镜粘膜下层剥离术(ESD),将病灶彻底清除。“ESD是近年出现的一项新的治疗手段,对于早期消化道肿瘤,可以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