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学常写常新
《宝水》写出了一种活泼泼的变化,一种鲜灵灵的真实。文学方生方长,乡土常写常新,作者说家乡是她生命的来处,也是她文学作品的来处。“无论身在何方,故乡的土地和土气都如影随形地拥抱着我,是我命中注定的精神基因和心灵滋养。”“人情如锯,你来我去”“人在人里,水在水里,活这一辈子,哪能只顾自己”…...
“新乡土文学”系列访谈④魏思孝:大专毕业的我,曾被认为是“啃老...
从以皇历旧语为题的《余事勿取》,到为小人物立传的《都是人民群众》,再到塑造新典型文学形象的《王能好》,他不仅一直走在探究乡土写作文学形式的路上,更逐渐深入开掘着乡村的种种现实。在他看来,只有真正贴近乡土现实,才能写出好的乡土文学;只有热爱乡土中的乡民,笔下的人物才会鲜活。山东作家魏思孝「啃老」...
马金莲80万字长篇《亲爱的人们》:“西海固女儿”书写西北版“山乡...
“为中国乡土文学的人物画廊添加新人物形象,是我应该追求的写作方向。但我要怎样才能写出新意?《亲爱的人们》要塑造什么样的人物形象?驻村扶贫干部?回乡创业大学生?回报家乡的成功人士……我痛苦着,也兴奋着,吃饭、走路甚至梦里,都在思索这些问题。”经过十多年的素材准备和情感酝酿,然后集中四年写作和修改,马金莲终...
【原创】李广田:学术风范严正的大地诗人
在诸多文艺批评论著中,《文学论》无疑最具理论性与系统性,他从“几种不同的文学观”“文学的发生和发展”“文学的基本特质”“文学的创作”“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文学的价值”等层面深入论析,他赞同唯物史观的科学文学观,并总结了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以实际生活为素材,以语言文字为工具,通过了作者的认识和想象...
方言是为小说增色的“大杀器”
作为四川乡土文学的代表,李劼人“蜗居”于巴山蜀水之间,用朴实的四川方言和独特的摆龙门阵般的叙事方式描绘出天府大地的人情冷暖。从21岁公开发表了第一篇文学作品到71岁辞世,李劼人一共发表了4部长篇小说、4部中篇小说以及30余篇短篇小说,还写作了剧本和大量地方志,而除了中篇小说《同情》是描写法国留学生之外,他...
观点丨张楚:芷江 沈从文乡土文学创作奠基之地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声名远播的乡土文学作家,他生在湘西(凤凰),长在湘西(广义上的湘西,包括怀化、芷江),深受湘西人文环境的影响,他在以湘西为题材的大量作品中,把湘西的山水景物、风土人情、生活习俗描绘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风景和风俗画卷,塑造了一系列体现“乡下人”思想性格的形象,给人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美丽...
新时代的乡土文学如何书写?乔叶力作《宝水》在京举办分享会
当天的活动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执行主编李蔚超、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黄悦等与会专家以作家乔叶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宝水》为重心进行深度对谈,主要围绕以下三个议题进行探讨:一是文学创作如何从生活中提取可用的素材;二是如何在素材中提取虚构,又从虚构中抵达真实;三是如何理解和认识新时代乡土文学的新特质。乔...
作家乔叶进校园分享新时代乡土文学书写经验
4月14日,北京市文联艺苑沙龙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宝水如镜照见此心——新时代的乡土文学书写”创作分享会。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乔叶以小说《宝水》为例,与到场嘉宾和大学生共同探讨创作时如何从生活中提取可用的素材;如何在素材中提取虚构,又从虚构中抵达真实;如何理解和认识新时代乡土文学的新特质等议题。...
《节庆里的故乡》彰显中国乡土文学的时代性与民族性
真正了解乡亲们的追求与诉求,认真观察生活,体悟民情,提炼素材,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创作出具有时代温度的鲜活作品。新时代的作家们应以更为宏阔的历史观、更加宽广的胸怀关注乡村的变迁发展,观照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描摹新时代乡村民众的精神风貌,从而精准地把握新时代新农村的本质特征,使乡土文学作品拥有更加深厚的...
让传统乡土文学焕发新的活力
《惊蛰》让传统乡土文学焕发新的活力作者以一个乡村少年的形象隐喻了惊蛰待变的中国乡村,主人公凌云青有机会走出乡村、坐上绿皮火车奔向自己的未来,背后是一个复杂的时代命题。除了本身的韧性与自强不息,他的生命突围也受益于身边人性微光的照耀,其根本在于他应和了整个民族觉醒和振兴的时代号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