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汇客厅|致敬新闻现场的“你”——中国记者节特别献礼
本期节目将于11月3日晚8点半「纪实科教频道」播出在新闻的世界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奔波于田间地头,穿梭于科研一线,用镜头捕捉科技的变迁,用笔触书写时代的进步。农业科技的传播者李丽颖《农民日报》高级编辑,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理事。她的报道领域主要集中在农业科技,经常与农民和科学家面对面交流,将最新...
最新自然指数显示:神经科学产出中国居世界第二 中美合作研究最多
中新网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孙自法)国际知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10月10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最新上线的《自然》增刊“自然指数2024神经科学”显示,2019年至2023年,中国在神经科学产出上紧随美国之后排名世界第二,同时,在神经科学研究上中美合作最多。《自然》增刊“自然指数2024神经科学”封面。施普林格·自...
科学智能又一重要成果:中澳科学家用AI发现超过16万种新病毒
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1]中山大学医学院施莽教授告诉澎湃新闻:“人工智能算法模型使我们能够挖掘出以前未知或被忽视的病毒。这种能力在疾病控制和快速识别新病原体方面尤为重要。”今年刚刚揭晓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都和AI在科学领域的应用有关,将科学智能(AIforScience)推上了历史风口。施莽表示,对于病原学领...
全球气候资讯|9月全球前沿气候科学研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02巴西多地进入低湿度红色紧急状态,部分城市冬季气温接近40度,导致部分地区水资源紧张。03由于气候变化,南北极地区表现出持续的气候变化放大器效应,极端事件频发。04此外,巴基斯坦季风暴雨造成至少293人死亡,564人受伤,全国至少有19572间房屋、39座桥梁和119公里道路在灾害中遭毁。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
2023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
盐碱地变良田,这是人类千百年的梦。如今,我国科学家的最新成果让人类朝这个目标更进一步——他们以耐盐碱作物高粱为材料,首次发现主效耐碱基因AT1及其作用机制。大田实验证明,该基因可显著提升高粱、水稻、小麦、玉米和谷子等作物在盐碱地的产量,有望大幅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水平。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
2024世界生命科学大会第三次新闻发布会召开 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
8月10日,由海南大学、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共同主办的“2024世界生命科学大会”第三次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据悉,大会以“同一世界,共享健康”为主题,包括43个主题分组报告、特色论坛、科普活动等。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主席杨维才介绍,本届大会在探索生命科学领域新技术的基础上...
中国科学家团队最新研究发现铁电材料中的“奇点”
中新网北京5月18日电(记者孙自法)记者5月18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马秀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王宇佳研究员、广东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冯燕朋副研究员等组成的研究团队,最新在铁电材料中研究发现极化“布洛赫点”(Blochpoint),它是矢量场中的“奇点”,其周围的矢量朝向空间中的各个方向。
最新!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同比提高了1.21个百分点
中国科协4月16日发布的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呈现提速增长趋势多项数据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不平衡情况明显缓解——东、中、西部地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首次缩小...
国际顶刊《科学》(Science)发布浙江上山遗址水稻起源最新重大成果
在最新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吕厚远科研团队在多年对现代野生稻-驯化稻的植株、土壤中水稻植硅体的系统研究基础上,明确了水稻泡状细胞中扇型植硅体鱼鳞纹数量的增加与水稻驯化程度增强、以及农艺性状的增加相关,厘定了区分野生稻与驯化稻鱼鳞纹扇型植硅体比例的阈值,建立了水稻野生-驯化的判别标准...
央视报道我校商澎教授团队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最新进展
2024年4月30日下午5时46分,酒泉东风着陆场再一次迎来了从太空出差回来的中国航天员,神舟十七号乘组安全落地。我校生命学院商澎教授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团队在空间站开展研究的成骨细胞实验样品随航天员一起返回地面。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对该项工作进展情况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