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纳米技术》:二氧化碳电解制纯甲酸技术获得突破
二氧化碳电还原可以得到多种含碳产物,随着产物碳数的增长,得到单分子产物所需电子数增加,反应的能耗也会相应增加,从经济角度考虑,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实现产业化的路径之一。迄今为止,已经报道的二氧化碳电还原中高选择性制甲酸的催化剂包含有铋、锡、铟、铅和钯,但其催化活性较低,偏电流密度普遍...
Nature专访中国科大曾杰教授:将工业废气二氧化碳转化为电池燃料
在采访中,曾杰提到:十年前,学术界和工业界都质疑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的成本问题;近年来,随着催化技术的进步,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降低,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技术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曾杰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在二氧化碳电还原制甲酸方向的最新进展。曾杰认为,二氧化碳电还原制甲酸技术得以应用的关键在于如何避免产物与电解液的分...
中国科大在硝酸根电还原合成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目前工业上合成氨的主要采用哈伯法,需要高温(400-500℃)、高压(150-300bar)的极端反应条件,不仅消耗大量能源,同时也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使得全球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利用硝酸根作为氮源电化学合成氨是一种清洁环保的合成氨方法,同时有助于含硝污水的处理。目前已有研究工作报道了贵金属催化剂对于硝酸根电还原...
科学家实现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已着手搭建商业级反应器
据介绍,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是一种制备碳基化学品的可持续手段,也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潜在有效途径。电催化剂,则是这种转化中的关键。异相分子电催化剂,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类催化剂。它能通过把分子催化剂负载在导电载体上,从而实现电催化,进而实现均相催化和异相催化的结合。对于异相...
复旦团队揭示等离激元新机制,可拓展用于其它电催化体系
不同的金属具有不同的电学、光学和催化性质,而通过研究和比较这些金属在等离激元电催化中的作用,或许可以得到更高的催化性能并发现新的反应机制。据悉,蔡文斌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方法学、有机小分子电催化氧化、氧还原及二氧化碳电还原等。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无损等...
Ni纳米团簇与单原子位点的协同作用:尺寸效应对电化学CO2还原反应...
实现高效可充放电金属-二氧化碳电池,需要阴极催化剂同时具有电还原二氧化碳(ECO2R)与电解水析氧(OER)的双功能催化活性,如何设计具有双功能的催化剂,仍然充满了挑战(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金属单原子与金属团簇耦合,使得这类复合催化剂兼具ECO2R和OER双功能性成为可能。另外,金属纳米团簇电子结构与催化活性表现出显著的尺寸效应,但是当前对于...
清华团队揭示酸性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反应中微环境动态变化
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为化学品生产和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目前大多数CO2RR的研究在碱性或中性电解液中进行,以此来抑制析氢反应。然而,碱性和中性电解液也带来了碳酸盐沉积、产物穿越、碳效率和能量效率低下等问题。在酸性电解液中进行CO2RR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但高腐蚀性和还原性的酸性电解质通...
Science Bulletin | 电催化CO2还原制备单一多碳产物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韩布兴院士和孙晓甫研究员在ScienceBulletin2024年第5期上发表了题为“ElectrocatalyticCO2reductiontoasinglemulti-carbonproduct”的News&Views文章,针对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为单一多碳化合物的设计策略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基于催化剂结构、催化剂表面性质和电极/电解液界面的三级设计概念。
上科大林柏霖教授和碳谐科技合作JACS:重塑电合成氨方向
碳谐科技通过自主研发和生产,致力于为市场提供最优的膜材料,现已拥有性能领先的复合隔膜(Hydrergy??ZSM)和阴离子(Hydrergy??PAP、Hydrergy??PSI)系列产品,在碱性电解水制氢电解槽、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二氧化碳电还原电解槽及液流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碳谐科技具有市场领先的膜研发实力,已经...
Nat Catal:揭示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中氧化物衍生铜的动态变化
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可利用可再生能源将二氧化碳转为化工原料或燃料,从而储存可再生能源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因此是一种极具实现碳中和目标潜力的技术。在这一反应中,氧化物衍生铜催化剂因具有出色的促进碳碳偶联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表明这类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下的剧烈动态行为会使得其表面结构发生重构,其出色...